西安行记·文化·西安城墙

        我一论及这座城墙,就不禁想起当年朱元璋扩建并整修城墙时“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思想。这座城墙就是——西安城墙!于是,就在旅途的第三天,我们又去观摩了城墙。

        我们打长乐门上了城墙。乍一看,那城墙也略有十来米宽,自城墙上往下看,越靠近底部,与墙顶的宽度相差就越大。

西安行记·文化·西安城墙_第1张图片
城墙上远眺

所以我认为如果有城墙的建造图纸,那么城墙的横截面应该就是梯形或近似梯形的图形。城墙是由马面(PS:亦叫作敌台,用来放箭防御或勘查敌情)、敌楼(PS:建在马面之上,用来加强马面的防御功效)、

西安行记·文化·西安城墙_第2张图片
敌楼

角楼(PS:建在城墙四角上的敌楼)、瓮城(PS:一面城墙正中间的小城,用于屯兵,也可以作为敌军破城后的又一道屏障)、

西安行记·文化·西安城墙_第3张图片
瓮城

箭楼(PS:顾名思义,箭楼就是城墙里面专门用来放箭的建筑)以及城墙主体构成的。明朝为了保护这座虽不是其国都的城池,用了许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也非常能说明明朝那时候的经济的繁荣。

        我们骑着自行车在古城墙上慢慢地游览。我们在骑行之余,还发现每一块城砖上几乎都刻着制造者的地址与姓名,

西安行记·文化·西安城墙_第4张图片
城砖(PS:估计是年代久远的)
西安行记·文化·西安城墙_第5张图片
城砖(PS:可能比上图要新)

有些字迹则因时间久远与摩擦力而变得模糊了。这些姓名和地址也许是明朝统治者为了责任到人,而用来寻人的手段:只要谁做的砖不合格,统治者们就可以根据砖上的名字与地址轻而易举地找到制造那块砖的工匠,从而惩罚他。从此看来封建统治者们还是挺严苛的。据说我国著名建筑万里长城的建造发起者秦始皇曾规定:如果哪个工匠胆敢让两块城砖之间空出能伸进一个拳头的缝隙,那个工匠就会被绞死后再放到长城脚底下奠基。

        我们继续骑着自行车。看着宽阔的城墙,我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当年士卒们浴血奋战守卫西安的情景:一群士兵踏着云梯,捷足先登,可刚要爬上城墙的时候,守城军士拿着一根顶端包着铁片的竹竿,使了个巧力一推,结果连人带云梯一起倒了下去;士兵们从下面扔上了飞爪,结果却被军士们一手操起镰刀,眼疾手快地砍断了连接飞爪的绳索,士兵们就如同挂在丝上的蜘蛛,轻轻一抖就全掉了;敌军推着冲车(PS:古时一种攻城器械,有三四层,一面伸出许多长兵器,底层有士兵推着冲击),守军则从城墙顶端倒下来一桶桶油,再抛下来许多松枝火把与其他可燃物,结果在冲车里面的士兵被烧得焦头烂额,三次攻城均一无所获,敌人们只得放弃这座“钓鱼城”(PS:南宋末年由宋将王坚坚守的一座城池,蒙哥攻城好几次都被守军用计打退),改攻别的城池(PS:此事纯属虚构,请诸位不要相信)。

        我们骑了好久,好不容易才骑完了一面城墙。“这座城墙是多么的牢固,简直可以用‘固若金汤’来形容了。”我不禁感慨道,“这么牢固的城墙,从一块砖、一片瓦、一根柱到箭楼、角楼、敌楼再到完整的城墙,是有多少人花了多少心血才得以建造出来的呵!”

        游览了这座饱经风霜的城墙,我的心灵也不觉由幼稚慢慢地加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安行记·文化·西安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