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生命不过是张白纸,他的生命却是一副画

色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关于作者——

有人的生命不过是张白纸,他的生命却是一副画_第1张图片

闻一多

(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

中国杰出的民主战士、诗人、学者,湖北浠水人,1944年加入中国民盟,著有《闻一多全集》《红烛》《死水》《唐诗杂论》等。1946年7月15日,在主持完李公朴的追悼会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47岁。

有人的生命不过是张白纸,他的生命却是一副画_第2张图片

01

潜心钻研的“何妨一下楼主人

1938年,闻一多在西南联大任教。

他当时潜心研究古代典籍,非常用功。

除了讲课吃饭外轻易不肯下楼,饭后大家出去散步,他也不去。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

与他毗邻而居的历史系教授郑天挺见他这般刻苦,便劝他说:“何妨一下楼呢?”引得教授们都笑了起来。

从此他便得了一个“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

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开设了"诗经"、"楚辞"、"周易"、"尔雅"等近10门课。

"诗经"和"唐诗"最受学生欢迎。他讲课极为生动,介绍诗歌的时代背景如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诗人生平如讲自己熟识朋友的趣事逸闻,分析内容形式又如诗人在谈自己的创作体会。

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把这首诗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却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

后来,有人这样评价他:

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

闻一多提出新诗“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他认为新诗依旧应该“戴着镣铐跳舞”而并非完全抛弃汉字特有的音韵与格律之美,倡导恢复诗乐结合的传统。他的代表作《七子之歌》后来被谱曲广泛传唱,也是闻一多先生诗歌美学理论的典型实践。

02

他“赤子之心”永存

1922年,闻一多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的行囊里装的是薄薄一本杜甫诗集。

3年后,当身在纽约的他,听闻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去的领土,已于《凡尔赛和约》签约后归还,他有感而发,组诗《七子之歌》随之面世。

其中所感念的,就是被帝国主义列强掠走的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现广东湛江)和旅大(旅顺、大连)在内的7块中国土地。

1999年年底,迎接澳门回归祖国唱响的唯一主题歌《七子之歌•澳门》,其歌词便出自该组诗的首篇。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03

他用死画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特务在昆明制造了镇压昆明大中学校进步学生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社会上传言黑名单上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闻一多。

许多朋友劝他避避风头,他却大义凛然地说:

决不能向敌人示弱,如果说李先生一死,我们的工作就停顿了,将何以对死者,何以对人民!

7月15日上午,云南大学至公堂召开李公朴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闻一多毅然前往参加。

出于安全考虑,报告会没有安排他发言。

就在李公朴夫人泣不成声地报告先生被害经过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乘机捣乱。

闻一多见状拍案而起,发表了气壮山河、永垂青史的《最后一次的讲演》。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当天下午,闻一多又赶赴《民主周刊》社,参加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

下午5时许,在散会返家途中,闻一多遭特务多人狙击身亡,时年不满48周岁。

闻一多用自己的一生绘出一幅绚烂画卷。

青山苍松长屹,诗人热血长存。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人的生命不过是张白纸,他的生命却是一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