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绝食自杀,居然是为了这事!

他绝食自杀,居然是为了这事!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十几岁时,看到一女孩说要过二十三岁生日!当时我就想:二十三岁太老了;后来看到三十几岁的女子亦是容貌身材走样,心想,我四十岁就自杀,不能让自己垂垂老去。

而今我已年过三十,反而比年少时更加斗志盎然,我才不要死呢!我真正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而已。那就等到六十岁再死吧。邻家妹子笑我:等你真到六十岁的时候,你就不想死了,甚至想还活到九十岁呢!

是啊,谁不想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天?长命百岁,子孙满堂,多好!还真有老人绝食,一心求死!

老人七十出头,早年丧偶,一儿一女,早已成家立业。老人腿脚不利索,一到打春,腿就没有力气,走不成路,每年如此,跟定了闹钟一样,到点就发作。去中医院看过,也没查出原因,只能挂了针,拿了药回家慢慢调理,过过夏,腿病自然就好了。

这不回家到家里,正逢春节,儿女也还算孝顺,都在家守着,端吃端喝,老人大小便不能自理,需要人搭把手。年节下,亲戚走动应酬多,再则孩子们玩心大,想着老父亲只是腿不好使,其他都好着呢,不碍事。

于是儿女们经常往外面跑,但家里也没断人,再不济儿媳也会在家守着。没过几天,老人开始拒绝吃饭,水也不喝,说不活了,一心想死,谁也拦不住。

这下,儿女们慌了,大过年,又不是什么大病,调调就好了,犯得上要死要活的么?

甚至还怪老人老小孩脾气,净给子女们添乱!但这是自己的老父亲,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能天天守着老人,各种劝慰,精心照料。后来,老人腿好了。这事也没人再提。

这一家,还是世人眼里的幸福之家,父慈子孝,其乐融融。后来,老人跟外人白:哪里是我想死,那是没办法。

孩子也知道孝顺,但神经大条,整天不着家,我一个大男人吃喝拉撒,总不能让儿媳妇照料吧。与其这样憋着,还不如不吃不喝,起码也不用上厕所,大不了就是一死。反正我这样活着也是拖累子女,倒不如一死来得痛快省事!

时至今日,世人才恍然大悟,这才是老人绝食自杀的真正内幕!都知道好死不如赖活着。但事出异常必有妖,抽丝剥茧之后发现,这么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足以要人性命。

为人子女,总以为父母也跟自己一样生龙活虎,总以为他们会过得很好,衣食无忧,情感富足。孰不知父母早已进入耋耄之年,你的神经大条,你的粗枝大叶,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足以成为压死父母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有甚者,悲剧发生以后,当事人还一无所知,一脸无辜,觉得自己做得尽善尽美,仁至义尽。

还有一位老人,已年过九十,与老伴相依为命。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已成家立业,每年儿女们会给老两口一些钱,也会时常走动。按理说,这样的日子也不错。

但问题出他的老伴身上,老伴也已八十多岁了,还要伺候老人。老人身体不好,生活无法自理,凡事都需要老伴照料。而老伴倒是腿脚利索,就是耳朵背得狠,别人跟她说话跟吵架似的。

老人平日身体虚弱,他声音小,说话使不上劲,跟老伴说什么,她都听不清,说了好几遍,还是直打岔。吃喝拉撒睡都成问题,老人只能自己生闷气。每次,儿女来探望,老伴总是对他们说,老人的身体好着呢,自己也能伺候过来,叫儿女们放心。

后来,时间长了,老人彻底不吃饭了,直直地等死。老伴找来大儿子,让大儿子劝老人吃饭,老人倒是吃了一两顿饭,还是觉得这样的日子太难熬。到底还是不中,谁劝也不管用。到最后,老人活活地饿死了。

其老伴子女还以为老人无疾而终,也算寿终正寝,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疏忽。这样的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有老人,也有孩子,总之都是弱势群体,他们无法改变现状,只能一心求死,如此才可以解脱。

我们意识不到老人的自杀和其自杀原因,也意识不到孩子为什么遇事反应过激,甚至不惜自残和自杀。这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悲痛。

就像孩子因其母管他上网,一怒之下将其杀死,其行为简直丧心病狂,匪夷所思!就像我小时候,情绪触底的时候,心里憋得难受,真想用刀把自己的胳膊剁下来,以求解脱。

你肯定以为我有精神病,但事实上,我一直是个正常的孩子。因为太小,也无人疏导,父母哪有精力和时间关注自己呢,即便是关注,他们也意识不到自己的孩子一心想自残。这些不良情绪堆积在心里,很容易使人崩溃。但还好,因为天生怕死怕疼,我终究是熬过来了。

很多事情不过是因果轮回而已。不管为人子女,还是为人父母,我们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这种判断不掺杂丝毫情感,更多的是理性。

我们的家庭教育也是要我们理性,不能哭哭啼啼,不能示弱,情感不能过度外露,一旦习惯了,很难改变。

可亲情里面,最需要的不是理性,而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就是“通情”。这很重要,但这种“通情”心,需要年深月久地用爱去感受,否则对当事人来说,不过是隔靴挠痒,无关痛痒。

我父亲一个人在家种十来亩地,还要教学。暑假时,他一个人在家忙碌。我居然没有想起来回去帮帮父亲,哪怕是做做饭也行,但我就是想不起来了。我只想着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帮不了什么忙,还拖累他,故而也没回去。

其实,这就是顾念不到,太过于理性,反而失了情义。即便是我什么也帮不上父亲,那起码也能陪陪他,家里有人才有人情味。真不知他一直失眠的时候,是如何熬过一个个漫长的黑夜?

八十年代的农村家庭,都是好几个孩子,父母整日忙碌,孩子们都是野生散养,这有好处也有坏处。不太好的一点就是,子女和父母的情感过于疏离,虽说心里有父母,但始终不知道如何维系情感的亲密,我们早已习惯了隐匿情感。等到需要表露的时候,却慌然失措,更不能对父母感同身受,这才是悲剧的开始。

我们要试着与父母和子女建立一种亲密的“通情”心,这样,我们才不会追悔莫及。有些孩子,对父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就是属于良好的亲子关系。

能让子女把父母当成自己最亲密的人,才是好的父母!同样,能让父母把子女当成欣慰和依靠,才是好的子女!

总而言之,我们要“陪”着孩子一起长大,也要“陪”着父母一起老去。眼里有“活”,嘴里有“话”,心里有情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绝食自杀,居然是为了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