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与断舍

拿来与断舍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

对于穿戴这事儿,“拿来主义”被我用到了极致。

姑妈家生活条件相对好些,我的个头儿有姑妈高的时候,(因为姑妈真的太矮了)她的穿戴物是我拿来的对象,什么羊毛衫、兔毛衫,缩水后的去向,自然是便宜了我。想起来,也是那时的物件质量好,也没有什么干洗啊、防缩水攻略秘籍啊什么的,衣服自然耐用。

渐渐长大了,后来的“拿来”对象,有姑妈家的小姑子、姑妈家的其他亲戚;有可爱的同事们、善良的姐妹们……总归身型能跟我差不离的,统统拿来。那些年,也确实坚决的解决了些保暖问题。

2

“拿来”的根底多数跟穷有关,而对于颇有自尊心的老妈来说,她打心底里是抵制的。于是,她会一年一年不厌其烦的织毛衣、毛裤,会自己糊“骨子”、找鞋样儿、纳鞋底儿……在她眼里,起码这是自己的。等咱自己成了家长的时候,才能体会她的这些不想“拿来”又不得不“拿来”的矛盾心情。

等我们都不愿再穿她织的、纳的那些衣物时,她也渐渐接纳了一些观念:能物尽其用总比浪费了好,别人给也是真心想帮,得学会过日子。

老妹是坚决有点儿抵制“旧货”的,因为从小儿深受穿我“二手货、三手货”的毒害,怕是有了心理阴影。等她早早自立的时候,她自办的衣服,能爱惜得刷出洞来。姑妈经常说笑着夸她:别的在我这儿没学走,就个爱干净学去了;衣服穿不坏,洗就被她洗坏了,愣是把牛仔裤刷出洞了。她们不知道,若干年后,洞洞裤真的流行了

老妹还有一点不认同:会过日子不是省出来的,是挣出来的。所以,她转战各地,拼命挣米,试图摆脱“拿来主义”的笼罩。一直等她有了自己的娃,才愿意收了些旧衣物,也不得不承认“长太快了……能穿就穿一季吧!”

3

等到一季又一季,那些带着感恩的心收下的衣物,终于在跟着我穿越大街小巷、各种搬进搬出的日子后,躺在了衣橱里,似乎又有好久没用过它们了。

适时的断舍离吧,也许送到那个环保回收绿箱子,能被更好的物尽其用。

我时常会选择廉价的东西,也会被老妈老妹诟病。那是因为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配不上更好的东西。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你的思想会吸引同样频率的一切来到你身边,进而影响整个人的自我印象”。所以,我在内心深处说的是:我不够好=我配不上更好的东西!潜意识的力量是可怕的。

在成人世界的法则里,最好的东西无一不需要最不菲的价格来换。也没有一分钱是大风刮来的,辛苦挣钱后,有人愿意给自己添置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衣服,使用最精良的物品,享受最舒适的服务,哪怕需要为此付出代价。这样的价值观包含大智慧,看得透、放的下,更重要的是,花花世界,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4

难道不想再做一个“勤俭”的人了?不是,生活继续大步向前走,过去不可追,唯有在未来的每一天,痛痛快快的活。

我给自己的世界“断舍离”,狠心处理掉大量早已用不上却舍不得的物品,只希望留下真正对当下的人生有意义又有美感又有用处的少量物品,那些反复挑选留下来的物品,更是会让偶明白并提醒自己要的是什么。

狠心去花拼命去赚,活的酣畅淋漓潇潇洒洒。我要对未来更加努力认真,因为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

物质的确不能代表一切,这世上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幸运儿,伸手即来,他们不存在这样的选择和烦恼。也有人辛苦劳作只求温饱,对他们而言,生存已是不易。但绝大多数还是如我一般的普通人,相信每个人都是心怀把生活过的更加美好的愿望。也许我们很少想过,我们的生活用品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偶们的品味与自我定位,更是极大的影响了我们的生命质量。

有智慧的人不会做物质的奴隶,他们把物质踩在脚下,走向更美好的生活中去。我周围这样的人,都是可敬可爱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拿来与断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