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

hello大家好,我是最近在辛苦学习社会摇的安检员鱼璇鸡。

昨天我一朋友大花,跟我说:我要结婚了。

我说你母胎SOLO20多年你突然要结婚?跟谁啊?村口剪头的王师傅吗?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1张图片

她白了我一眼,告诉我,结婚对象是余淮。

我说拉倒吧你,余淮是我老公!

其实只是因为我们俩最近都看了《最好的时光》,对就是去年大热男女主撕逼的青春校园故事。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2张图片

刘昊然饰演的余淮真的是少年时自己身边真实存在的校草,或是眼里最发光的男生。

于是我俩纷纷回到十六七岁的年纪,穿越回高中时代,爱上了笑起来有小虎牙的学霸余淮。

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对影视角色产生这种类似爱情的感觉呢?

比如,《绣春刀》中的沈炼。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3张图片

《请回答1988》中的狗焕。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4张图片

《听说》里的秧秧。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5张图片

《仙剑奇侠传》中的赵灵儿。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6张图片

在我们看完这些角色参与的影视剧后,或长或短都会有一段时间沉浸在“爱上”他们的情绪中,想象着他们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没事就傻乐。

其实这是跟剧中角色出现了【共情】

拿《最好的时光》举例。当我爱上余淮,我会跟剧中的女主角耿耿产生共情。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7张图片

导演利用一些耿耿看不到的关于余淮的细节,加上耿耿视角的余淮特写,为我们建立了一个三维立体的“余淮”形象。

此时观剧的我,就是耿耿,或者是上帝视角的耿耿。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8张图片

我看到耿耿被路星河拉走后余淮落寞的眼神,我看到耿耿摔倒后余淮生气并担心的慌张,我看到耿耿不再跟余淮做同桌后他手上把笔捏断的青筋。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9张图片

这些细节在加上余淮冲着我笑的一个大特写(实际是冲着耿耿),轻易就把我击溃。

此时我已经不是我,我是耿耿。那么“喜欢上”余淮“,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

当我跟着导演和编剧的步伐,一步步“喜欢上”余淮后,我会想象,没在镜头前的余淮,是什么样?

他会不会在我睡着的时候,默默帮我这个学渣抄好作业,怕我忘记而塞进我的笔盒里?

他会不会为了陪我走一段放学的路而绕一个大弯?

他会不会告诉妈妈每天早饭不够吃,就是为了给我多带一份?

当我对这个角色产生【戏外想象】的时候,就代表我已经爱上他了。

这就是【光环效应】。

在与一个人交往了一段时间后,因了解对方的某一特别突出的品质(或好或坏),据此进行“故事化”的推理而得出的,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特点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10张图片

《喜剧之王》中尹天仇利用光环效应

教夜总会小姐们怎么演初恋。

但是就是这种“以偏概全”,让我们在脑海中构建出了一个完美的形象。

这个形象或者是我们曾经遇到过的人,我们把这两个人下意识地套在了一起。

或者是我们从没遇到过,但内心十分渴望遇到的人。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11张图片

于是在脑海中我们拼命把他美化美化再美化,一个完美的“恋人”形象,就这样脱颖而出。

光晕效应同样可以解释【同人作品】的出现,既粉丝在对喜爱的角色产生光晕效应后,觉得现成的作品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想象,于是自己创造出情感宣泄的出口——同人小说。

一位英国的《暮光之城》粉丝因为疯狂爱上了爱德华,短短几本书几部电影已经无法满足自己对爱德华的幻想,所以她用最直白、露骨的文字,以自己为女主,爱德华为男主,写出了史上最成功同人小说——《五十度灰》系列。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12张图片

有的乘客想问,为什么明明一些剧情,哎呦~我真的,觉得离谱荒诞的不得了,为什么我还依然在屏幕前咧着嘴傻笑呢

这就要带出两点原因:

第一,演员的演技。

演员演技的高低,和他塑造这个角色的丰富合理性的大小,决定了你共情的程度。

很多演员让你根本无法与之产生感情,比如塘主的霸道总裁,晓明哥的邪魅许文强等等。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13张图片

就是因为表演过于片面化,你在脑海中无法搜索出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人存在,他们饰演角色做出的行为也让你觉得无法“感同身受”,更没有足够的细节帮助你构建你脑海中的“恋人”角色,因此很少会有人被打动。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14张图片

第二,如果这个角色你已经足够喜欢,那么理智的大脑感受到的荒谬是不会影响情感的。

比如在很多“路人”看来,一些明星的行为、语言,真的很难以理解……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15张图片

但是在这些明星的粉丝眼里,这一切都是他的个性,他的可爱,是粉丝们喜欢他的理由。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16张图片

人类会主动选择能提高自己幸福感的行为,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学效应。

比如我们看到一些垃圾明星饰演一些垃圾角色,我们要不就会赶紧关闭屏幕洗眼睛,要不然就会火力全开疯狂吐槽,这都是主动提高我们幸福感的行为。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网友喜欢乱喷一气……因为他们可以感到快乐。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17张图片

但是我们为什么对这些人的“爱情”特别短暂呢?在结束观影的短至两天,长至几周后,我们会恢复“理智”。不再心心念念这个角色,不再“爱”他,简单说变成了“粉转路人”。

同样这也是心理学中的一个现象。既我们只看到优点而喜欢一个人,是短暂的,无法承受岁月的重量。只有经历过他的缺点,在包容、忍耐和理解之后,才可能长久得喜欢一个人。

另一个原因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影视中的我们,注定还要回到现实,剧中人和场景在你观影结束后离你越来越远,越来越淡,自然之前产生的“共情”也慢慢消逝。

同样这种由共情产生的光晕效应还会出现在反面角色上。

比如童年隐形系列的容嬷嬷和安嘉和。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18张图片

比如招人烦系列的邱莹莹和凌玲。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19张图片

因为他们演技出众,你已经移情进入影视剧中的角色,“光晕”出了他们更多的行为,所以饰演安嘉和的冯远征老师才会走在路上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观众暴打。

所以,谁说追×××就是脑残了?

追星没有高下之分,只不过是不同人会对不同角色,不同类型的人产生不同的共情和光晕效应。

有的人效应短,会在结束观影之后很短的时间内脱离出来;

有的人效应长,他会一直沉浸在作品为他创造的世界中,并不断的通过阅读同人文、看剪辑视频、甚至转移到饰演这个角色的明星本人人上,于是追星开始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讲的共情和光环效应,只适用于让你产生“爱情”的角色身上。

想你对钢铁侠的崇拜,对梅长苏智商的钦佩、对某个美男身材的垂涎欲滴等等,这类的喜爱都不在我们讨论的范畴内。

其实说回来,很多明星热衷营造的"人设”,也是为了让人通过共情产生光环效应,而让粉丝爱上这个明星营造的或浪漫或深情或逗比或神秘的“人前角色”。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20张图片

做明星,就是他们的一出大戏,他们表演的舞台不局限于某部作品,而是整个艺人生涯。

指不定这些明星私下里是什么抠脚烂俗的形象呢。

之前鹿晗公布恋情而发生的大规模粉丝脱粉事件,说实话也是因为明星人设在粉丝心中崩塌,自己一直细心建立的偶像形象原来跟想象的不一样,所以都炸了。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21张图片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各位乘客不要因为自己喜欢哪个明星而感到自卑,也不要因为别人喜欢你不认同的角色而觉得有优越感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22张图片

就好像安检员我现在,明知自己对余淮的爱只会存在在这有限的几天,可能明天我又会被别的角色吸引而“移情别恋”,但我依然快乐得享受现在的【共情时间】

面对那些嘲笑你追大众明星或者流量明星的人,下面的图送给你。

安检员最欣赏的,就是不在乎他人评价,不被他人言语所影响和动摇,永远敢直面自己的人,你是吗?

感谢您选择孤航班机


影视故事,脑洞创意,欢迎关注孤独的航空公司


「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_第23张图片
「电影+」计划Vol.1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心理」为什么我会爱上影视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