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评书情结

作为一个90后我却有着浓厚的评书情结。我的偶像不是电影明星,而是单田芳老爷子。


我喜欢听评书开始是受了我爸的影响。我爸小学没毕业,只因为喜欢听评书,而且记忆力不错,所以他的文史知识很丰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死鹞子瞎死活家雀”等等这些从小都被我爸当睡前故事讲给我听。我以后对历史的喜爱可以说是受了我爸的启蒙。那时候我爸兄弟姐妹多,家里穷的连锅都揭不开了。每次买收音机的更换电池都要被爷爷一通责备。但还是没有阻止了我爸听评书的欲望。那个凯哥牌收音机,现在还在我家抽屉里安静的躺着,不过早已光荣下岗了。


而我和评书的故事得从一部《隋唐演义》说起。“上回书,咋们正说到大英雄秦琼秦叔宝落难山西潞州天堂县,只落得当锏卖马……”随着单老爷子一副沙哑的嗓音,一个个恩怨分明,嫉恶如仇的瓦岗英雄便一个个登场了。我抱着收音机,一听起来厕所都舍不得上,享受这场听觉盛宴。那收音机里呲呲啦啦发出的电磁波宛如仙乐,带给我无数的遐想与英雄梦。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钟,但每天过得好像就有了盼头。那时候放学是中午12点,正好跟评书开讲的时间一样,所以我一下了课就撒开腿往家里狂奔,生怕多错过一分钟。如果偶尔因为有事错过了一回,那一整天必定在天马行空的想今天“程咬金到底劫没劫皇岗,杨林和罗成到底谁赢了,罗士信与李元霸谁更厉害……”

《隋唐演义》是我听的第一部评书,也是我最喜欢的评书之一。书中最敬仰的就是书胆——脚踏黄河两岸,锏打山东六府,孝母似专诸,交友似孟尝,神拳太保小孟尝秦琼秦叔宝。书中最受感动的情节是二爷落难店房,最后结识了南七北六十三省绿林总瓢把子赤发灵官单雄信。秦琼和单二员外惺惺相惜,在整部书中将一个“义”字体现的淋漓尽致,将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友谊演绎的让人向往。可惜和《水浒传》类似,瓦岗英雄轰轰烈烈的起义最终败给了李密的“玉玺换萧妃”,瓦岗散将,众位兄弟各奔东西。第一次完全听完《隋唐演义》时真的很痛心,特别是听到瓦岗寨开始走下坡路后,曾经想要赌气关掉收音机不再去听它,可终于还是抵不住诱惑。后来长大了又听了五六遍,每一次听感受都不一样。慢慢的好像懂得了一些道理,人这一生就是这样有聚有散,坎坎坷坷。有当初众兄弟高举义旗,劫皇纲,筷子令反山东,反对昏君杨广轰轰烈烈的热闹。也就会有日后各为其主的悲情。唯一不后悔的还是当初贾家楼四十六友大结拜……

一直到后来我又听了《杨家将》和《岳飞传》。但我不太喜欢这两部书,一直觉得宋朝的历史太憋屈,不忍回忆。真正又让我这个90后对评书刮目相看,心驰神往的又一类书应该是《三侠五义》、《白眉大侠》。

如果说《隋唐演义》重在讲义,那么《白眉大侠》和《三侠五义》则重在说“侠”。无论是玉树临风的白玉堂还是相貌丑陋的山西大雁徐良身上都有一种侠气,他们出身绿林道,不畏强权,锄强扶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维护着世间的公平与正义。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跟随着他们平山灭岛,行侠仗义。记得鲁豫采访现代武侠泰斗查良镛先生时他曾说:“现代社会也有侠客,譬如那些见义勇为的人们……”的确,人在世间三分侠气不可少,一个充满正义感的民族应该有侠客,一个有侠客的国家才是一个有前途的国家。

后来将评书下载到MP3里又听了《东汉演义》、《楚汉传奇》、《言归正传》、《童林传》……一张方桌,一块醒木,一把折扇。道不尽的古今事,说不完的兴亡道。眼前没有剑,却能说的锋芒毕露,胯下没有马,却能说的耳畔生风。那些经过历代名家打磨的“开脸词”更是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京剧、评书、相声、工匠、剪纸、中药、皮影戏……五千年文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精神财富。这些东西外族的枪炮弹药侵略不走,只怕我们自己放弃。传统评书这个行当正在因为观众减少而逐渐衰落,走向灭亡。希望越来越多年轻人去试着听一听传统评书,将星星之火传递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90后的评书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