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阅读笔记01:什么是话语研究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阅读笔记01:什么是话语研究_第1张图片

(一)

开始跟着成长会的第5期晨读读这本书,刘海龙的《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如果是我自己选,估计是怎么也不会选到这本书来读的。6月7日开始读之前,只是提前把总序把作者前言读来一部分,正式开始的早上晨读时间,跟着S读到25页。

烧脑,且里面涉及完全不熟悉的概念太多,选这本书来读,一定有S的理由,我就先认真跟着读下去,尽量不要有太多的纠结,内心戏,比如,到底我读了对我有用吗,是不是浪费我的时间,我适合读吗等。

一开始先对自己的要求低一些,读书笔记只需要梳理出少一些的我认为重要的概念就好。这一本书做笔记的形式准备是这样的,先按阅读顺序写下要点,最后写自己的收获。如果在书的要点部分有自己特别想表达的相关部分,会写在括号里。

(二)

笔记:

这本书对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鼓励学习者主动,独立思考大众传播的问题。本书想做的,是把前人的思索过程展现给学习者。

第二,在理论的介绍下,本书注重从研究范式和流派的角度,介绍理论背后思维方式的差异。(我现在不明白,什么是范式,先留着这个问题)

第三,在理论介绍上,本书不追求面面俱到的传统教科书的叙述方式,而是注重梳理理论内在的概念和思路的演变。

关于道理传播理论有没有用,作者这样回答:那些相信自己能够避免受理论影响,讲求实际的人,通常是一些过时理论的奴隶。

第一章:传播的六种话语

(先不定义传播,而是先看前人们怎么定义研究这个它。先来学习怎么研究一个概念的意义,再来探索传播的意义。即用话语研究的方式来探索传播的意义。)

什么是话语研究?

话语:discourse,话语就是围绕着特定的语境中的特定文本所形成的传播实践和社会实践。

话语研究不是研究一个事物是什么,而是研究为什么人们用某种方式对该事物进行表述,是什么社会条件导致了这种话语,这种表述是否能够自我证明,它导致了什么后果。(跳出来看)

话语研究传播,目标不是去争论传播到底是什么,而是去研究人们对传播持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传播的六种话语

1.传播是传递

“传播是传递”的话语使用了一个隐喻。很多人认为传播的是信息,信息论作者申农提出“信息就是不确定性消除”。

申农也说,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或者说知识的传递不同于物质和能量,美国总统杰斐逊说:知识就像蜡烛,以一根蜡烛点亮另一根蜡烛时,它本身的光却不会减损。

传播是信息的传递,当作隐喻来理解,会让我们对事物做出形象的理解,同时也限制了我们对被比喻物的想象。(推荐看《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2.传播是控制

传播与控制是一个过程,要使这个社会更加有序,必须随时获得信息反馈,即时作出调整,适应新的变化(即自我学习),更好地执行命令。

美国著名报人沃尔特 ·李普曼在《民意》这本书里写,对外部的世界,媒体营造的虚假世界和人们头脑中关于世界的图像做了区分。因为我们对现实的认识越来越间接,我们自以为真实的东西,只不过是利益群体利用大众媒体制造出来的虚假环境。此外,由于普通人的注意力,时间,社交圈子有限,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越过媒介直接认识世界。

但,说服大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传播是游戏

英国学者史蒂芬吧游戏与传播明确地联系在一起。他说,大众传播最好的一点是允许人们沉浸于主动地游戏之中,让人快乐。虽然大多数传播活动具有工具性,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但是有一部分传播本身没有信息传播的特征,传播活动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它能够带给人快乐。

(推荐看:《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

4.传播是权利

丹尼斯·朗在《权利论》中把权力的定义扩大为三种:武力,操纵与说服。大众传播成为第三种权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的“说服”是思想控制的同义语。

“任何人都不应该忘记,最好的沟通关系,也就是语言交换活动,其本身同样也是象征性权利的关系。”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通过召唤,作用于人的潜意识,塑造了人的主体,同时令其成为意识形态的臣服者。

意识形态,从上而下。

权利逐渐被泛化为一切对他人具有影响力和操纵能力的力量。

(S讲到这里说,学习一定要沉下心来,警惕那些一听就懂的东西,说那是传播。不要看谁都觉得有道理,一个民族也应该有自己的文化脊柱。)

5.传播是撒播

传播不实心连心,而是手拉手。

比如,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作者不再有权力去控制意义的自由发展,解读权力交给读者,文本的意义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我想到了七年就是一辈子说是众筹书籍,作者的初衷,但不能全部理解为撒播,我觉得也偏重于创造,分享多一些。)

(三)

理解与感想:

对话语研究很好奇,当理解到,是跳出来看时,想到很多相关的,比如,《原则》作者一直说到,把自己当成一个机器,自己是这机器中其中一个任务的执行者,而同时还是这台机器的管理者,要观察它的运转,解决问题。还想到批判性思考。

关于传播,有不同的定义,先不来评判到底那个定义更好,而是去研究为何当时如此定义,它背后是什么。

S说这本书有一定的知识网络,里面有很多其他相关的书,作者写这本书用了很多时间,我们应该找这样的书读,这是靠谱的书。想到巴菲特说,聪明人背后一定不是只有一件聪明事。

下一次头一天晚上读完第二天早上要读的任务。还有一个小发现,我自己读过一遍划过的地方,和S讲的地方有很多重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阅读笔记01:什么是话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