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月光》与德彪西《月光》对比赏析

莫泊桑《月光》的四幅图

莫泊桑在短篇小说《月光》中,用生动精准的语言描绘了四幅月光下的图画。他的语言一向质朴无华,笔下竟然出现如此美好的意象,我们且具体来看一下莫泊桑笔下的四幅月光图。

第一幅图是马里尼昂神甫小花园中的月光图。月光是皎洁的、白茫茫的、温柔的,能包容一切,包括阴影和暗淡。马里尼昂神甫也沉浸在这种崇高却又宁静的美。

第二幅图是原野的月。从私密的个人空间进入大自然的浑然天地,环境扩大了,人的视野开阔了,心胸广大了,对于月,感到的是一种造物主上帝伟大的手笔。

第三幅是小河上的月色图。安静的月光描写过后,是动态的月光描写。马里尼昂神甫的心情,也从一开始的稍有的心动,到一种感动上的波动,这种感动也开始如月光一样流动起来。他的思绪也开始涌动起来,如奔腾的河流,开始提出一系列问题。

第四幅图是月光下的恋人。恋人融进了温柔的月光中,一切问题都有了答案。当天地之间,月色之下,当世界都安静下来了过后,这独有的月光的享有者是恋人,月光所掩映的便是爱情。


德彪西《月光》中的“月光”意象

01  背景故事

克洛德·阿希乐·德彪西,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月光》是《贝加摩组曲》的第三首。

《贝加摩组曲》的创作是源于法国诗人吉罗写过的一组叙事诗《月下的皮叶罗》。该诗叙述了意大利贝加摩的纨绔子皮叶罗陶醉在象征理想的月光下,他因沉迷于物质生活而为月光所杀。最后痛改前非。得到了月光的宽恕,又回到了人间。从这个背景故事,我们也感受到了月光的温情。

02  音乐的故事情节

德彪西的《月光》所展现的景象是这样的:(三段式结构加一个尾声)

首先是静静的湖上,月亮渐渐升起来了,一缕月光首先划破云层投射了下来,再是另外一缕,湖水也熠熠发光,最后月光照亮整个湖面。各样的色彩展示出来了,一道幽幽的绿色、一道暖暖的黄色、一道清清的绿色……

湖中的光影开始随着湖水流动,静静摇动,流成了一条细细的小河。

也更近了,声音轻缓了,是月光怕打扰到那对可爱的恋人。悄悄是恋爱的笙箫,夏虫也为恋人沉默。只有那静静倾泻的月光如水,和那情浓难解的恋人。

最后,恋人分别了,眷恋的月儿也悄然隐去了。


音乐与小说的呼应

把德彪西的《月光》同莫泊桑的《月光》进行对比,不只是因为名字的重合,也是因为两人是同时代的人,并且两个作品创作的时间比较接近。德彪西的《月光》只比莫泊桑的《月光》晚了8年。

01  两者表达的情绪比较类似

莫泊桑的《月光》通过月光意象传递的是一种人性的温情,是一种与神性的“冷”相对应的人性的“暖”。

德彪西的《月光》是印象主义的代表作,抽象了一种景物——月,以轻柔的笔触、恬淡的色调以及诗意的柔情,绘声绘色地勾划出一幅夜色茫茫、诗人望月咏怀的绝妙图画。这是一种安静的柔情。

02  两者描写片段上有相似之处

乐曲的第一主题,也就是最开始的那一段宁静的月光叙述,同莫泊桑《月光》中的小花园中的月相似。一缕一缕月光的进入的场景,那种感觉就有着果树的阴影,也有着月光慢慢弥散开去的香味。

在乐曲中rubato(弹性速度)的那一段,视野转到向了更广阔田野的月光。这里的根音更浑厚,仿佛是教堂中的钟声,庄严低沉有穿透力,月光是大自然的礼赞。这一点跟小说中的那段田野的月光描写很相似,神甫因为这一处景色,生发出了对上帝的赞美。

更妙的是,两者都共同有“一条河流”。小说的那条小河是河岸和杨柳之上笼上了一层轻雾,月光透过青雾,似乎随着河流缓缓流动。而音乐中这一段也是意念上的“河流”。大量上行琶音,给人一种绵延不断地感觉,就彷如是湖中流出了一条细细的河流。

03  两者对崇高和优美这对矛盾体的表达相似

莫泊桑《月光》体现了月光的温柔、温情,又体现了造物者的伟大,月光笼罩下的世界的神秘河不可侵犯。

而德彪西《月光》从主题上,月光行使了惩处的权利,为崇高;另一方面,月光又宽恕了贝加摩,是为优美和仁慈。而从整个音乐的行进来说,对月光的絮语中,有低低地温柔地轻巧的音,也有宽广博大的音响。这也是崇高和优美的一种体现。

在这种对比中,我们只是越来越清楚,在月光人性的光辉下,有着刑法,也更有着包容,容纳了世间的万物。

我们的世界是不完美的,月光掩饰了世界所有的不完美,我们看到的是朦胧的一个世界。而在这里,呈现出了我们这个不完满世界中最美好最圣洁的东西,那便是爱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莫泊桑《月光》与德彪西《月光》对比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