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很短,跟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你从未觉得技不如人,

但成功却没有落在你的头上,

那些看似平平的CEO,

究竟是成功在哪里?

曾经我有一个朋友,

读硕读博,后来找了份稳定的工作,

创业的时候却不断遭遇瓶颈和挫败。

他向我抱怨:

马云、罗永浩的书单我都读了好几遍了,

为什么却没有他们这么成功?


一生很短,跟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看似平凡的人却一举成功的案例很多,

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

英语比他好的人大有人在,

但是他却自立了新东方并享誉全国。

经管学院出身的李靖,

从一个公众号起步,而后创业,

写营销写广告公众号的人那么多,

但却只有年仅25岁的他,

成了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

可能你读的书比他们多,

但你还是不得不承认。

这个世界上有读书读成高手的人,也有读了很多书依旧平庸无奇的人。为什么?


一生很短,跟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李善友教授曾在讲座上说:“决定你层次的不是知识量多少,而是心智模型高低。 ”

有研究说明,人类95%的行为是自发式反应,而另外5%的理性行为,也往往是既定思维决定的自发式反应。

这可能是你第一次意识到,你那些自认为有选择的“学习”,都是你的“思维方式”或者叫“心智模型”所主导的。

要成为高手,主导自己的人生,大师查理芒格提了这么一个建议:“人类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快速发展;我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成为高手”。


一生很短,跟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既然这样,为什么很多行业老手专业技能非常娴熟,人生却不过尔尔,并没有绽放太多光彩?

有个著名的理论叫做“一万小时定律”,它认为一万小时的练习能让平凡人变成大师。仔细想想,可能你打牌也打了快10000小时了,为什么没有成为大师呢?


一生很短,跟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中解释道,“一万小时定律”有着巨大的缺陷,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并不必然导向成功,甚至能把你练废。”

我们常说“熟能生巧”,但一旦技能“熟”到不用想就“巧”的份上,也许你在这个领域的水平也就戛然而止了。

经验会让你掉进不思进取的舒适区,却并不能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

所以,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是否掌握了套路。


一生很短,跟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么什么是套路?

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都具有某种“结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

举个例子,罗辑思维为什么会成功?因为它是一家有理论癖好的团队,不管做了什么成功的探索,都要试图去总结它背后的道理,寻找其中的套路,然后反复练习。

所以,如果成功有公式,那一定是:

【 成功=核心算法(套路)*大量重复动作 】

因此,我们的人生一定要不断冲出技能的舒适区,跳入更有挑战的伸展区。要建立自己认知世界的结构,要不断追问事物背后的道理。


一生很短,跟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既然我们知道了成功的公式,那就只需要我们不断地“刻意练习”了。

刻意练习的第一步,

是发现或创建事物背后的方法论。

大师查理·芒格称它为思维模型。他一生读书,总结了100多个思维模型,而其中最常用的有20多个。这些思维模型是指引他投资走向成功的瑰宝。

刻意练习的第二步是反复练习。

李叫兽就是个典型的案例,一个有刻意练习控的人,他有个思考习惯,一旦掌握了一个“道理”之后,他就会反复努力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这个理论还可以解释其它什么现象?

第二,我的哪些行为可以用这个理论改造?

找到套路不是终点,你还要把这个套路“内置”到你的脑子中去,学以致用才是有效学习。

高手所做的,就是把正确的套路,通过反复、刻意、长期的练习,内置到大脑中去。


一生很短,跟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刻意练习的第三步,是及时反馈。

即使你已经在有意识地反复刻意练习,你仍需要一个教练对你的练习进行及时反馈。

他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帮你认清自己。

在刻意练习中,在有及时反馈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进步速度可以非常快,而且是实实在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生很短,跟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