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黑银王道
吉卜力=宫崎骏
这个公式一直以来是我的常识,直到我看了《萤火虫之墓》。
当年看这片印象特别深,我在电脑前端着比脸还大的碗吃面,还想着能在电影里看到气流中震动的梦幻羽翼,却没想是从尸体上抖落的蛆虫!故事里的主角——一对孤儿兄妹,一步步被战争逼入绝境,直至饿死街头。影片结束,一盆面扫空。但我更觉的饿,如深渊一般的空虚,仿佛兄妹永远空瘪的胃,只有死亡才能将它填补。电影第一个镜头,少年淡漠的说着“我死了”。
这震撼的开场成为了吉卜力动画中最有力的经典,以至于最近看到《黄金时代》也用这招的时候,我一不小心笑了(整个电影院就我一个人笑了,挺尴尬的)。
从此,我便记住了那个吉卜力导演的名字——高畑勋。
也许是宣传原因,也许是个人性格,高畑勋的知名度远没有比他小6岁的宫崎骏高。虽然他的电影大家都看过,但因为顶着龙猫的标志,很多人都误以为是宫崎骏的作品。外人眼里,他似乎永远活在宫崎骏的光芒之下。就连南方周末专门对他的访谈,开口闭口提的也都是宫崎骏的事情。
其实高畑勋至于宫崎骏,有点像吴宗宪至于周杰伦(只是有点像)。他发现了他,拉了他一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高畑勋带着铃木敏夫、久石让等一众有潜力和实力的伙计,拉着德间书店一帮有钱有资源的老板,开了一家叫”吉卜力“的动画公司。然后,他把公司交给后辈,自己搞搞工人运动,拍拍真人电影,出出书,翻译一下法国诗集……忽然一高兴了!想拍动画电影了!就一扭头回吉卜力把宫崎骏几年来挣的钱全拿走~(宫老爷子:……( ⊙ _ ⊙ ) 铃木敏夫:呵呵)西村义明说“宫崎骏与高畑勋互为吉卜力的表里”。宫崎骏喜好天马行空,总是被媒体围追堵截,他让吉卜力成为享誉世界的日本符号;高畑勋则坚持表达深邃的哲理与质朴的现实,行为低调,默默的为吉卜力镀上厚重的现实情怀。其实高畑勋的作品,深邃不见底的不止是哲学思想,还有制作成本呢。
说来有趣,高畑勋和宫崎骏第一次同时制作电影的时候,他们一个做《萤火虫之墓》,一个做《龙猫》。这两部作品后来都成为了确立他们各自风格的标志性名作,也成就了吉卜力的巅峰。这一次,两位已经年过古稀的大师,再一次同时坐在吉卜力的屋檐之下,创作了他们生命中最后的(两位都快80了),也是最伟大的动画传奇。宫崎骏终于卸下负担,直面心中的那个起于天空,止乎笔尖的“受诅咒的梦想”,而高畑勋,则对自己毕生向往的艺术之巅发起最强的冲锋。在这两个老爷爷的通力合作下,如今的吉卜力,终于不出意外的歇菜了(诸神保佑吉卜力能像迪斯尼一样缓过来……)。
3 年提案,6年制作,终于等来了高畑勋的新作《辉夜姬物语》。这部作品取材于日本著名故事《竹取物语》,作品成书年代相当于中国的唐宋时期。原作内核原本是一个的“不畏权贵压迫”的政治隐喻。那么问题来了!这部(在中国人看)极具反封建意识的政治寓言,如何能让对政治淡漠的日本观众感兴趣呢?如果单纯的去掉政治象征,电影就会变成“一个女孩对所有相亲对象都表示不约”的无聊故事。“塑造一位有人情味的公主”便成了电影成败的关键。面对这样的困境,主创团队用近乎史诗级别的绘画功底,塑造出了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公主最闪光的时刻。
从竹笋中的小巧可人
到婴孩时期的憨态可掬
从少女的顽皮
到女性的曼妙知性
从对爱情的真诚
到对人间的赞美
日本动画人在高畑勋的带领下用画笔塑造出了一位聪慧,知性,果敢,独立的吉卜力公主(迪斯尼公主天团发来贺电)取原作之精华,化腐朽为神奇。此外导演很讨巧的在故事中加入了一个原创角色——和辉夜姬青梅竹马的少年舍丸,并将故事的核心驱动力转移到公主自身的“罪与罚”上,让电影成为一部克制自省但同时张力十足的伟大作品。
所谓的公主的罪,电影并没有明说。但观众可以隐约感受辉夜姬的“罪”是源于她对尘世的眷恋。“鸟虫兽,草木花,盛开、结果、凋零,出生、养育、死去,风吹、雨落、水车转动,顺次轮流,生命苏醒”。就像电影中一度荒芜的家乡山林,人们离去,忍耐着,等待生命复苏,后再度回来生活。月之都的公主无意间看到天女的泪。那是对蓝色尘世的眷恋,是天庭中无法体验到的哀伤,也是清凉寂静月宫里绝不会拥有的欣荣繁盛。
所谓公主的“罚”其实是两部分。一部分在人间。是权贵的抗争,是自由的争取,是对爱情的向往。是辉夜公主为自己从“物”变为“人”的挣扎。她在一个女性被压迫、被物化的大社会环境中一次次争取着作为“人”活着的实感,又一次次的妥协于现实的束缚。(公主殿下来早了,您要是在1840年去艾伦戴尔当公主不就let it go 了嘛)她虽然用智慧拒绝了五位求婚者,但却因为自己给他人造成的痛苦而自我厌恶进而自我惩罚。导演没有把她塑造成一位为了自己的幸福而任性的公主,而是一位有血肉,有担当的勇敢女性。另一部分的“罚”便是永远的“离开”。辉夜公主真正惧怕的不是求婚者(说了不约!)而是月宫的召唤。她的痛苦是即将远离充满生命气息的人间。最后,她面对着天人,勇敢否定了没有烦恼的月宫天界。肯定了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自己在这地球上活着的价值。这里不是污秽,山鸟鱼虫,忧伤喜悦,这里有活着的感觉,有为之争取的意义。即便月宫的羽衣能抹去记忆,但深刻在灵魂中的眷恋仍会像公主停留在白皙面颊上的泪水,周而复始,在下一次新的生命中轮回。辉夜公主和其他的吉卜力公主一样,贯彻着 “活下去,像人一样的活下去”的主题。这是导演对生命的肯定,毕竟,生活充满了无奈和遗憾,但仍然值得眷恋。
这里有个地方很有趣。作为辉夜公主人间养父的老爷爷,一直希望把她培养成人间“真正的公主",获得真正的幸福。养父的一番苦心,读作“爱”,写作“伤害”,他成为了世俗的代言人,试图用准则来压抑公主本真的人性。某种程度上讲,老爷爷的“父爱”成为了禁锢辉夜公主自由的最大牢笼。他是一个有私欲的人。但不是为了成就一己私欲迫害公主的恶人。一个长期生活在男权社会中以男性思维思考的男人,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女儿的幸福就是嫁个最~牛逼的男人。这个逻辑很简单:“这个男人拥有世界。我要让我女儿拥有这个男人,这样我女儿就拥有这个世界”。最后公主不得不离开人间。老爷爷痛苦,他痛苦的不是金银财宝的失去,不是作为“物”的女儿的失去,而是作为自己“用双手给她换尿布,看着她走路,看着她长大”的作为“人”的女儿的永远分别。他渴望女儿过上权贵的生活,但也没禁止她离开作为避难所的小花园。面对这样的父亲。作为女儿的辉夜公主给予了最大的理解。她拥抱他,拥抱了养父的人情之爱。她肯定了各式各样的爱,这正是辉夜公主人格中最闪亮的地方。因为她知道,老爷爷并不是坏人,他只是个夹杂了太多私欲之爱的父亲,就像你我身边的父母一样。
这部电影的另一个伟大之处在于它成功的避开了当下商业动画所有的卖点,以一个最单纯的动画艺术工作者的身份不遗余力不计工本的创造出一部动画史诗。高畑勋带领日本动画人重现了社会主义国营时代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雄风!(那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时代,那个大闹天宫的时代……)用几乎商业自杀的方式让《辉夜姬物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高度。(大师啊啊!留点活路!!)电影投资50亿日元,原画(看清楚!是原画!不包括动画张数)据说高达50万张。秉承着“哪种贵用哪种,哪种麻烦用哪种”的原则,进行着“有钱任性”的艺术创作。主创团队对人物进行素描勾边,用淡色水彩涂色,借鉴水墨动画中的留白处理,电影全程手绘制作,背景与人物合并处理,都这么麻烦了还要让人物对上口型!等等等等……听起来很耳熟吧?对的,当年《大闹天宫》也是这么做的!不过那时候上海美术制片厂是在体制之下以国家为后盾以艺术至上为原则才得以创造了动画奇迹,高畑勋在商业至上主义的时代凭个人魅力(他让一大队人马心甘情愿的陪他跳火坑)实现了!……当然代价很惨重那是后话(吉卜力被干掉了~)。
这让我想起了纪录片的一个细节。宫崎骏做《起风了》的时候,有一次从工作室出来休息,正好看到高畑勋在对面房间里工作(高畑勋在不远处的第七工作室工作,偶尔回来)他看看老爷子的身影,搔搔头,然后就悻悻的回工作室去了,满是白须的嘴还嘟囔着“要抓紧,要加油”。在已经是怪兽级别的宫崎骏眼里,高畑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怪兽”。然后,这头日本动画的“怪兽”,对作曲久石让说:
“电影里面的几首歌谣就用我写的吧~”
……好吧,老爷子是“魔兽”级别的。
《辉夜姬物语》是一部伟大的艺术品。它是以高畑勋为首的一代日本人对于动画艺术的极致追求。它的票房惨败,只是证明了它价值暂时无法用商业标准去衡量。但这不代表的未来。高畑勋为动画这门艺术创造出了一件“国宝级”的无价珍品。至于为啥票房那么惨,人类从来都只珍惜那些失去的东西不是吗?
生命并不完美,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我们仍然眷恋这世界每一刻分毫。你看,我这不是等到高畑勋的动画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