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PK 出租车:用户体验的背后是什么?

出租车跟Uber的火拼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随着Uber补贴力度的降低,很多人觉得出租车行业熬过了严冬,市场的天平开始向出租出行业回移了。市场上的宏观数据统计不好掌握,我想从这周两次乘坐出租车的经历说起。

Uber PK 出租车:用户体验的背后是什么?_第1张图片

第一次的经历是乘车从珠江新城到越秀,本来想通过Uber叫辆车的,刚好路边停着一辆出租车,懒得掏出手机了,就直接上了出租车。前面的行驶还算顺利,只是快到目的地时,发现司机并没有走我们熟悉的路,而是兜了一个小圈转到了目的地。虽然不算太大的问题,毕竟感觉被算计了。莫名其妙兜了远路,连个解释也没有,钱虽然没多几块,但在眼皮底下看着自己被宰,内心还是有种莫名的怒火。又能如何呢?顾客跟出租车司机的关系从“招手上车-付费下车”为止,至于在车上发生了什么其实属于一片空白,下车后关系自动解除,你连出租车司机叫什么都不知道。有人可能说了,不是每个公司都留有投诉电话吗?有问题,可以通过电话来投诉司机的行为。

事实上,这样的热线电话对于客户来说“然并卵”,你的投诉只是汇集到了出租车公司,处不处罚司机、如何处罚司机都是公司说了算。你作为客户,只有建议处罚的权力,没有必须处罚的权力。说白了,一旦发生问题,客户往往处于弱势方,出租车公司跟司机才是利益共同体。于是,保障客户乘车的制度其实是不健全的,这看似无关紧要,缺在用户体验方面留下来不小的隐患。

Uber PK 出租车:用户体验的背后是什么?_第2张图片

第二次经历是与人拼车的经历。出发的点夜深地偏,打车不易,司机看到有两个人都要用车,一问两人还是顺路,就让我们两个人一起上车。问题来了,拼车这个行为事先并没有说清楚支付方式。拼车的两个人默认的是一人负责一半的车费,而到了下车时,司机却说你们各付各的,“谁跟你们说两个人一起付的?”

这个质问也有道理,问题是在交易发生之时,大家并没有对规则达成默契,客户之间想的是一套规则,而司机脑子里是另一套规则。你可以说客户太傻,不懂规矩,但不懂就是不懂,不知道就不是不知道;也可以说司机太坏,故意不讲规矩,但在他看来,拼车各付各的是天经地义。

于是,在司机与客户之间,由于规则的不明晰,产生了观念之上的隔阂,这种隔阂之间导致了在付费时双方的龃龉。如果规则是清晰的,大家在如何支付前已经达成了默契,还会出现这种我问题吗?客户跟司机都可以双向选择,是否要继续拼车这种模式的交易。但现实中,大家在没有沟通好、或者说没有意识到双方概念差异的时候,继续进行一种交易行为,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从一个客户的角度来说,这次乘坐出租车的体验极差,而客户也没有影响司机的能力。

如果是通过Uber叫车会如何呢?至少我知道在支付的环节,客户可以给司机点评,由此来制约司机的行为。当客户可以制约司机的时候,司机就会想方设法主动跟客户解释清楚规则。因为,违反规则的代价会直接影响他的评级,进而影响他的收益,违约风险这么高,由不得Uber的司机偷懒,或者故意不讲明白规则。

当然,Uber的模式不仅于此,它们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拼车对于出租车行业来说,是个灰色的领域,这个领域出租车没法去管,也不愿意去正面解决。只要客户只给了钱的,这一程载的两个人认不认识,其实司机无法或知。但从互联网公司的角度来看,通过拼车来降低交通成本这个市场是存在的,他们就会想办法拆分出来这个市场需求,进而设计相应的制度规则,来保证这个细分市场的生态环境。

出租车行业从出现以来或许有几十年了,但这几十年中的商业模式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吗?在提高用户体验层面,有什么新的突破吗?他们的服务真的认真关注用户的每一个需求了吗?在既有的盈利模式下,那些与盈利不是直接相关的客户需求可能很难得到重视。给用户一个笑脸,跟不给客户笑脸,客户付的车费是一样时。司机是否有动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个问题我比较悲观。

用户体验包括的东西很多,举出Uber用户体验好的地方,也能举出出租车用户体验好的地方。单纯比较用户体验上的细节优劣,不是我所关注的重点。我更有兴趣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动力才促使用户体验提升?对于传统的出租车行业,用户并没有能力直接影响司机的行为,而在互联网基因的Uber体系里,用户对司机的影响是直接而有力的,“为人民服务”被Uber加上了制度性的保障。

用户体验只是细节问题吗?

或许不是,它的背后其实一整套制度设计在保障,而制度设计的背后是理念上的差异。不同的理念造就不同的制度设计,而不同的制度设计会映射在用户体验上。你觉得你的用户体验没做好?去重新审视下你的制度设计吧。

21世界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设计制度的人才。’

(欢迎转载,后台留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Uber PK 出租车:用户体验的背后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