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读:说说鬼神

拙读:说说鬼神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儒家与鬼神

          大拙

《论语·述而》有云: “子不语怪力乱神。”一般都理解为“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据此,清代中期文学家袁枚还撰写了一部笔记小品,集子命名为《子不语》,二十四卷全记述奇闻异事、奇人鬼怪,表明所记正是孔子所“不语”者。

那么,儒家真的就否认鬼神之事,甚至是无神论吗?我看未必。对“子不语怪力乱神”的理解,恐怕还要看看原文,不能断章取义。

(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应是: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出来。孔子知道后说:“你为什么不说:他的为人,是用功学习时便忘记吃饭,以至于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夫子又说:“其实,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说到这里,夫子停止不说了,好像是生怕分心用力影响了凝神思考。过了一会儿,夫子才说:“如果一行人中只有三个人,那么,其中必定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长处加以学习,我看到他的缺点也是我也有的,就加以改正。”

从原文的前后看,“子不语怪力乱神”七字,应该是“子不语,怪力乱神。”亦即“孔子不说话了,惟恐用力分散影响集中精神。”如此解释,文通字顺,语意连贯,符合孔子之为人,也颇符合其时的语境。)

拙读:说说鬼神_第2张图片
大拙劣作,但目前尽心写了


在《论语·先进》中孔子旗帜鲜明的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可以算是儒家生死观、鬼神观的纲领。进一步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中庸》)的秩序要求。

到《中庸》第十六章,对鬼神之事有了较为系统性的论述: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译文:

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

“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

“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

“《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

在这里,孔子用形象的比喻,说鬼神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听不到,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也离不开。

拙读:说说鬼神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孔子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鬼神观?正如我们所知的,人们的思想无非是社会生活的投影,那么,说鬼神不外乎说人。

孔子生活的时代,周天子的权威没落,同时周人所尊崇的至上神——天的权势也没落了。一些精英分子在考虑施政方针和个人行动的时候,只看现实的需要和可能,而不再顾忌上天的意旨了。

孔子当然不能例外,虽然他极为推崇天子或者说伦常秩序,但在他看来一个人有没有道德修养,一个国家政治是不是清明等等都是由人决定的,跟天没有关系。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这是说一个人是否能达到仁的境界,不依赖外部因素,就看他有没有“欲仁”的坚强信念,如果有,一定会成为仁人。孔子又主张“为政在人”(《礼记·中庸》),也就是说不在神。以卫国为例,卫灵公昏庸无道,但卫没有亡国,是不是神佑的结果?孔子认为不是,原因在卫国有几位贤大夫分管几个重要部门,就把卫国政局给支撑下来了。

墨子这样批评儒家:“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墨子·公孟》)这就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孔子否认天和鬼神对社会生活的支配作用。

  但是孔子并不否认鬼神的存在,基本态度是“敬而远之”。      弟子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答道:“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聪明人集中力量做与民生有关的事,而不是去谄媚鬼神,对它们要敬而远之。这就是说,他对鬼神持怀疑和疏远的立场,既要摆脱旧宗教观念的束缚,又不肯与它决裂。所以凡是遇到这类问题,孔子都把它搁置起来。子路问如何事奉鬼神,他答道:“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问人死后是怎么一回事,他答道:“未知生焉知死?”(《先进》)教导子路努力了解人生,学会事奉人,把鬼神等问题放在一边。子贡问死人是有知还是无知?孔子说,说有知,我怕孝子厚葬父母,损害活人;说无知,我怕不孝子孙不葬父母,弃尸荒野。所以不能说。你如果真想知道答案,等你死时慢慢体会去吧。(见《说苑·辨物》)

那么,孔子认为的鬼神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是什么样的存在?“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要理解孔子的思想,历代大儒家的解读应该更加精微;儒家所说鬼神,可分为三类。《朱子语类》说:鬼神,其别有三:在天之鬼神,阴阳造化是也;在人之鬼神,人死为鬼是也;祭祀之鬼神,神示、祖考是也。”儒家视鬼神为“造化之迹”。朱熹《集注》引程子曰:“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意谓鬼神是天地的一种功能和作用,宇宙创造演化产生的一种迹象。造化即创造演化,迹即现象。换言之,鬼神也是一种被造物。

朱熹解释“造化之迹”说:“若论正理,则似树上忽生出花叶,此便是造化之迹。又如空中忽然有雷霆风雨皆是也,但人所常见,故不之怪;忽闻鬼啸鬼火之属,则便以为怪,不知此亦造化之迹,但不是正理,故为怪异……皆是气之杂揉乖戾所生,亦非理之所无也。”(《朱子语类》)

对于中国人来说,圣人就是神,孟子说“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圣境是人生最高境界,有不为人所能知晓和理解的一面。《中庸》说“至诚如神”,圣人至诚,故谓之神。不过,儒家对于圣人则是至高崇拜和信仰,天道信仰可以落脚于圣人信仰,对于鬼神则是敬重而不信仰。

说了这么多,我如何理解鬼神?目前我认为对于鬼神的认识和态度,儒家有一定道理,体现出了原始返终,知生知死;存顺没宁,死而不灭(精神)的豁达理念;以及修身俟命,敬始慎终的人生态度。

图片发自App

拙读:说说鬼神_第4张图片
您已经看到这里啦,大拙露个脸,黑你一跳

你可能感兴趣的:(拙读:说说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