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GC03+76+你的断舍离

我是向来不会轻易地和别人争执的,今天却在写作班里和人怼了起来,大家在讨论小说的分类,兴致勃勃、各抒己见,有人就说了日本作家写了一本叫《断舍离》的书很好,她就把屋子里的暂时不用东西都扔不少,我就纳闷了,暂时用不到的东西都扔了,当初你买它的时候,你觉得他没有用途么?这个小说没什么关系,这是第一回合,我没有吭气。

第二回合,进而讨论写这本书的日本作家,认为人家这样的生活方式很好,进而延伸到日本人很好扒拉扒拉,我开始脑子热了,发出了第一声怒吼,“老祖宗的东西学精了么?看本书就觉得人家的好”有点火上眉梢了。

第三回合,她开始说我没去过日本,说我不了解日本,我说我去了日本一年,她又说,你是小孩,你不懂,我说我和咪蒙一般大。

第四回合,她说到处都有好人坏人,你不能否定人家的好,我说,说谁好都行,我就是不喜欢别人说日本好,我就觉得中国的文化最好,这是我的底线。

以上互相怼时的片段,只做笑谈

言归正传


《断舍离》这本书,我没有看过,早就听说了这本书,也有人推荐我去看,因为 她们觉得我屋子的东西太多,必须要断舍离,当然,你说你的,我就是不听。

每件物件,买回来的时候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开心也好,悲伤也好,这些东西寄托的情感,不是一句断舍离就能够割舍的。


人对物质、精神世界的追求过程中,会因为对世界的不够深入了解,会产生各种迷惑,遭受各种痛苦。佛教中说,这痛苦的来源,乃六根本烦恼而引起,这六种烦恼分别是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梵语Klesa的意译就是烦恼,据《大智度论》中解释:“烦恼着,能令其心烦能作恼故。”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解释:“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扰乱有情(这里的情我认为指的是终生的情感)。

我们生活在凡尘中,怎么可能没有烦恼呢? 如果想要没烦恼,那要看个人能不能看清楚烦恼的根源。为什么要断,断的是什么,我们真正搞清楚了么?

佛教里对断际还有个释疑:因为不生不灭,所以时间的流动都是虚妄,如此无前无后,无声无灭。

照这样说,所有的物质精神的变化都是虚无的,时间就是停滞不前的,这就称之为断,那岂不是跟一潭死水没什么区别,生命的演化就是空白,达尔文的《进化论》又如何解释呢?

有舍亦有得,无舍亦无得,有舍不求得,本来无舍得。

”舍得“这两个字,在我国的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佛家认为,世间万物皆在”舍得“之中成就;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呢,舍弃恶而得仁,舍欲而得圣;舍得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如果像那个日本人一样,什么玩艺一股脑子全扔掉,不知道能得到什么?一个空屋子,回头还要买东西。恐怕是失去的更多,有的放矢,有舍才有的,前提是,按照实际情况来,这也是符合辩证法的,也是人生的必然选择。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离这个词,来自佛教中的出离,就是不要执著于某个禁锢自己的事物,当不在执着于一件事或者一个物品时,它就会失去了摆布你的能力。那么就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也就达到了”离“。从这个意义上讲,某个人想要达到真正的自由,必须抛开所有事物,不管是看得见还是摸得着的,思想的、物质的、精神的、父母的,妻儿的。

可是,这个世界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世界,我们能抛开千丝万缕的联系么?

如果我们被”断舍离“这个概念所引导,去做,执着于”断舍离“,那岂不是自相矛盾啊,一边要叫我们断舍掉一切,一边又执念于断舍离这个概念,实际上你已经被断舍离这个概念俘虏了阿,如果对身边的物质没有断舍离,那才是真正达到了完全自由的境界。

我们的生活是需要不时的整理,可是当我们断舍离不了的时候,那我们就拿起来啊,好好地对待每一个曾经拥有,无论人、无论物。

尽信书不如不信,这是我对《断舍离》这本书的理解,虽然我没看过,但是我觉得是日本鬼子偷换了概念,拿来唬人赚钱玩的。

我还是好好学习我们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YGC03+76+你的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