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存在的不合理的地域歧视

说说存在的不合理的地域歧视_第1张图片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是河南的,看到河南二字,你就可以大概得出他内心的阴影面积了。其实不止是他,不止是河南人,全世界都基本笼罩在地域歧视的阴影之下。在这个不怎么有普世价值的世界上,地域歧视却是通行全球,全人类终于有理由喊出那句口号:We are family!

在美国,东北部的旧贵族瞧不起其他州的新贵族,北方人瞧不起南方人,南方人瞧不起北方人,德州人民瞧不起其他州所有人,其他州所有人都瞧不起德州人,而新泽西则享受的是我国河南省的待遇。在欧洲,德国人常常被讽刺没幽默感,古板机械,法国人则被笑话爱投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亦出现对爱尔兰人的地域歧视,事件结果导致爱尔兰在1920年代后期从联合王国独立。在中国,上海和河南则容易成为地域歧视的标签。歧视上海是因为人们总认为上海在歧视外地人,而河南总是在被歧视。即使是在省内,地域歧视也是随处可见,苏南与苏北,皖南与皖北,川中与川东,都是一个个地域歧视的案例。

从国家到大城市再到城市与乡村,一条生态鄙视链横贯于整个社会,每个人都可能被卷入这个鄙视链中,谁也不能幸免。无论是歧视还是被歧视,都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无论用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描述这个“正常”都不能代表这是正确的。在现代文明社会,地域歧视终究只能绑在“道德正确”的耻辱柱上罢了。

为什么会有地域歧视?

人从出生开始,便开始建立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一个婴儿渐渐学会了这个地方的方言并开始认同这个地方,“这是我的城市,我是属于这个城市的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与他长期所生活的城市产生了一种紧密的联系,并且被贴上了这个城市的标签。方言或口音则是最明显的联系。出门在外,我们的身份都会被简化成一个固定的标签,诸如“上海人“”河南人”“河北”等。正是这种不太负责的简化机制导致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地域歧视。发现了一个偷东西的河南籍小偷,人们往往不会去关注这是怎样一个人,他有怎样的教育背景,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而会选择去重点关注“他是河南人”这一固定事实。

我们要知道其实大多数人都是不够理性的,“以一概全”是地球人共同的病。对一个河南人或者上海人的偏见与歧视,很容易扩大为对全体河南人与上海人的歧视。”非常勿扰“上不是出现过一个女嘉宾因为被宁波籍男友甩了,而歧视全体宁波人么?固定且狭隘的偏见会导致一种“社会刻板印象”的产生,这种认知框架容易给人一种认知幻觉:“咦,他是河南人,多半是小偷”“他是上海人,他肯定要歧视我”......这一切的一切,不过只是自己的无知与偏见在作祟罢了。

这种偏见一旦渐入极端,更会演化成一种仇恨,仇恨则会演化成暴力,暴力又会加剧仇恨。如此升级,受伤的终究是那些无辜的人,而那些发泄的愤怒与仇恨都会像孩子间的过家家一样,毫无意义。地域歧视,不过是一群人无聊且恶毒的狂欢而已。

嫌贫爱富,这样的话语虽然上不得台面,但社会却无疑是这样一股风气。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给了地域歧视巨大的空间。不同地区间经济、教育、文化水平的差距,必然反映在社会心理方面,形成优势地区人群的优越感以及劣势地区人群的自卑感,心理上的不对称导致地域歧视也就在所难免了。优越地区的人常常会找出各种理由来鄙视劣势地区的人:口音难听,没素质,穿着土.......其实本质上不过是因为优势地区掌握了经济上的话语权罢了。你有钱,你有理!上个世纪末期,全国人民都争着学粤语,谁也不觉得粤语难听,那时候会说粤语往往象征着财富。一旦时过境迁,劣势地区升级成了优势地区,优势地区沦落成劣势地区,被嘲笑口音难听,没素质的也就会颠倒了罢。

地域歧视作为人类特色,肯定会长期存在于人类社会,我们也不可能要求每个人完全抛弃地域歧视的心理。然而,我们却不能因为地域歧视去伤害那些无辜的人,更不能因为地域歧视无公开侮辱一个人,这是底线所在,否则这个人就不能称作一个正派的人,这个社会就不能称作是一个正派社会。

无论来自哪里,愿你我都能被他人温柔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存在的不合理的地域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