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也需要加减乘除

2016年12月12日:【今日精华】今天“超级个体”里的话题是“不要管理时间,管理你的精力”,因为每个人都公平拥有24小时,但不同的精力状态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在如今高感性的知识工作者时代,思考力创造力才有价值,精力代替了时间成为重要资源。心理学家、精力管理的创始人吉姆·洛尔(Jim Loehr),提出“职业人士比运动员更加需要精力”。

精力管理也需要加减乘除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精力管理也需要加减乘除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精力管理也需要加减乘除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来源:得到《超级个体》专栏


白岩松老师曾提到过的一句话,“健康是1,其它各项有意义的拥有都是0,人生的丰富与否,1的存在是前提”。健康的“1+1”,是管住嘴、多动腿,也有一种说法是“饿加汗”,鼓励人们保持必要的饥饿感,每周出几次汗,通过“饿加汗”保持健康生活。


中国古代有“大医治未病”之说,照顾好自己、防病非常重要,我觉得今天专栏里的内容充满了人文关怀,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心情与情绪,而“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据我观察,人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专栏中说了一个精力管理的策略,精力管理金字塔可以分为4中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精力“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底层精力影响上层精力,体能充沛+情感链接+思维清晰+意志坚定=全情投入。是的,有时疲倦感是思维疲倦,需要的是散步、放松、读书等“换个脑子”的思维精力补充而不一定是体力休息。


我想起在英国读书时,曾在一本与旅游相关的书的扉页上看到一句话:You need a change of soul rather than a change of climate. You should lay aside the burden of your mind. Until you do so, no place will satisfy you.

你需要的是思想(灵魂)上的改变,而不是换个环境,你应该放下脑海中的负荷,除非你这么做,否则,任何地方都无法令你感到满意。


我觉得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换个脑子”异曲同工,首先应该放下脑海中的负荷、“调整好情绪与思维方面的精力”,否则,一个人很难感到满意。


【今日精进】我最近一次“特别想做,但还是没有做好”的事情就是“坚持每周有规律的运动健身”这件事。在“体力、情绪、思维和意义感”这四项中,可能是思维精力上的缺乏导致意志力与执行力不足。


因为我计划每周2-3次走路5公里,体力是没有问题的,几个月前也曾坚持过并且收效不错。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打算提醒自己真的做到践行、把“运动健身”的方式常态化,因为没有做心里也会觉得特别舒服,对自己也有不满意,所以这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精力管理问题,涉及到了我的体能、情绪、思维与意志的各方面。


从坚持每周2-3次走路5公里或1小时做起,听上去并不是特别难,而且的确对我的身心健康与事业发展都非常重要,但我却一直未能做到。我将就此事对自己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安排具体做如下调整:

1 力求每天走路1小时或5公里,也许做不到的时候,这样的计划是为了保证底线的2-3次。

2 预留出至少提前一小时上班的时间,这样可以在上班路上走路1小时,如遇雾霾天气,就提前到单位后,在楼里或健身房运动1小时。

为了合理利用时间,可以在走路的过程中听专栏或英语的跟读朗读内容。由于喜欢,对我而言,听专栏或英语和听音乐一样,都会让我感到愉悦放松。

3 写作练习的时间压缩至2小时之内,可以把思考的时间分散到碎片化时间,比如走路时或乘车过程中听专栏内容,然后思考;有一点间歇的时间也可以思考当天要写的内容,在脑海中像拼图一样搭一个主题框架。写的时候,就按照2小时之内截稿,文章还可以再思考、提炼与修改,所以给自己一个deadline,避免为了写东西,把其他所有的练习时间都冲掉了。

4 虽然我的英语课程快到期了,可我并不能也不愿意为了去完成那些课程,在工作之余放弃目前所有的专栏学习、运动健身和写作练习,何况我工作中翻译新闻也会用到英语,而且还在一个每天练习1小时英语朗读的“刻意练习群”里正常打卡,所以可以用“努力下的自然”的心态去看待那些课程,尽力就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力管理也需要加减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