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的哲学

 今天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有关无印良品的品牌观念,里面谈到“也正是原研哉在地平线海报中的哲学命题:一种无品牌的品牌艺术,应该是一个不表达的表达语境,希望一个“空”的品牌可以包容所有人的理解,生成自己的认知。所以MUJI植入心智的努力不同其它品牌,看似既非品类(谷歌=搜索 星巴克=咖啡),也非特性(宝马=驾驭 沃尔沃=安全),更不是定位所强调的那种,能影响消费者决策的状态(专家品牌 遥遥领先),而更多是一种“启蒙”。”

 是不是很有意思,然后我突然有种感动,启蒙是一种十分温和的方式,它好像没有用尽全力去改变你,也没有强势的占据你,甚至没有试图以任何标签去引导你,它只是以一种十分谦卑且温和的态度与你共处,帮助你发现你真正的内心。我看过原研哉的书还有那张地平线海报,那种感觉就好像它寥寥几笔便征服了你的心。

 引申到人际关系,我希望我给朋友或者身边每一个人带来的感觉不是强势不是压力更不是某种标签,而是一种谦卑和足以渗入内心的舒适感。我曾经执迷于标签,渴望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我在他们眼中是有种个性的,所以不停的让他们给我贴标签。好像受了定位这本书的影响,非得要在每个人的心中抢占一个位置不可。我并不是在诟病这本书,我仍然非常喜欢这本书,只不过当看到开头那段话的时候,我有一种被定位所“野蛮”地占据和改变的感觉,用野蛮也许有点过激,因为定位这本书的确给了我很多启发,可是也绝不仅仅是启发。虽然我真实的明白一本书其实就是为了传达某种观点吧,所以用这种试图说服的口吻再自然不过,可是心里却还是有种不舒适的感觉。

 创业团队做俱乐部的时候认识一个师兄,他是那种看起来有着各种风光的经历,好像是在云端离你那么远的人,可是真实跟我说话与我相处的时候,却是语速缓慢而真切,也从不把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是真正乐于分享和讲述的人。我现在突然发现也许他的心态是并没有试图去说服每一个人,他只是说出他的故事,至于其他的,每个听众都有不同的启发也有不同的选择,根据他们的心来接受。

 所以有时候也说,人其实潜意识中就会有一种选择的意识的,听的时候会有意识的选择那些在意的想要听到的,看的时候会有意识的选择想要看到的。照这样说来,其实根本无法试图说服任何一个不想被说服的人。

 我曾经打过几场辩论,对方越强势越信誓旦旦的时候我就越想反驳越据理力争,根本没有一点点被说服因为我不想也不愿意被说服。反而当某个人几言几语几句看起来漫不经心的话有时候能走进你的心里。那也许就是启蒙吧。

 我曾问师兄,你做过那么多电台,我现在也开始做电台可是录节目的时候总有些紧张,师兄只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话,“录节目的时候就想象自己是女王,听众都是臣民”,然后我就心里反复玩味过那句话好多次,带着那句话录了很多期节目以后也获得了很多心得,也许早已偏离了师兄想表达的那个意思,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还有顺真,她算是把我带入摄影的头号师傅了,也是因为她我开始喜欢摄影把玩照片,我反复琢磨她拍的照片,向她学习,可是其实我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变得和她不一样了,在拍摄的过程中我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想法,并没有一味的被她的风格所影响,这也许一部分也是归因于她的启蒙吧。

 启蒙在我心里是如此美好的一个词了,也希望以后我将带着这样的态度对人,即是不占据,不强势,不试图改变,不试图说服,只是谦卑的分享。

 或许终有一日,我也将遇到和我同样的人,我们将以无比平和却纤细的方式相处,毫无目的性和攻击性的互相影响,彼此之间没有占有只怀着最最谦卑的爱。

 当然,这是后话了,因为占有是人类的天性,我现在能做的不过只有抱着一种希望而已了,毕竟占有的乐趣会让人沉沦。

 有时候写着写着便忘了自己原本想要写的是什么了,这也许就是日记的奇妙之处吧,它默默的引领你去回顾和思考,对你的所有内容无条件的包容,也从不发表任何意见,只看着你默默的成长。说起来也算是种启蒙了吧,这下可要为日记而感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启蒙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