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了好多书仍过不好这一生?也许你要学习“学习”这件事了

        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

       上了这么多年的学,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可是考试过后啥也不会了;

       大学每学期都拿奖学金,进入职场后还是一脸蒙圈;

       在线报了很多写作课程,却写不好一篇文章;

       ……

       是投入的时间不够还是还是花的精力太少?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慢慢的找到答案。


为什么读了好多书仍过不好这一生?也许你要学习“学习”这件事了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1、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是由成甲老师所著,于2017年2月出版,8月份就第七次印刷。这本书从学习的角度告诉大家如何去构建并精进个人的知识体系,最后变成某方面专家。具体来说,主要是三件事儿:

       (1)我们到底应该学什么样的知识?

       (2)应以什么样心态、方法和技巧去学习,以避免“低水平勤奋陷阱”?

        (3)如何去发现和应用自己的知识?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应该学习什么样的知识?

        成甲老师说,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一些知识要比另外一些知识能够改变我们的行为。有的知识针对于某一具体问题,而有些知识能够更广泛、更普遍的规律,指导我们行动,后者被作者称为“临界知识”,具有普世性,接近事务的本质。举个例子,“小鲜肉”、“小鲜花”走红是一种现象,颜值高、会包装、运营好等是表层的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用户需求”等等,就是“临界知识”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所以这些知识是我们应该花大量时间去学习这类知识。《好好学习》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去学习这些知识,并且在最后一章给我们列举了核心临界知识以及他本人对其的综合运用。

        第二个问题:应以什么样的心态、方法和技巧去学习,以避免“低水平勤奋陷阱”?

       心态: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学习临界知识。前提是要具备两种心态:绿灯思维和以慢为快。绿灯思维很简单,就是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新知识,新观点。以慢为快,读书不是为了拼速度,拼数量,而是为了内化成能力。所以要慢工出细活。把时间用在知识堵塞上,用在真问题上。这是慢的含义,当知识堵塞化解了,真问题解决了,能力就提升了。

      方法:

      (1)反思日记。反思是对产生某件事情的原因进行分析。记反思日记就是通过日常的反思过程不断强化知识,提升能力。反思日记不是流水账,而是思考的过程,可以结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七个方面进行每天的记录。同样,记反思日记需要坚持,并且定期回顾。

       (2)以教为学。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在教学的构成中,不但需要把你学过的东西教给他人,所以你要化解知识堵塞,进一步打通原有知识,同时,这个过程也是知识强化的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能够增强知识。

       (3)刻意练习。“刻意练习”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提出,意思是专家级的水平是可以练出来的,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所以可以从基本知识点入手,然后将知识点组合成更大的知识能力单元,最后在知识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技巧:

       (1)记录。如实记录并主动思考,

       (2)定期回顾。回顾会让反思和记录效果加倍。按层次来分包括周/月回顾、年度回顾和五年以上回顾。

       (3)付费购买。买书和买时间。这两种方法能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个问题:如何去发现和运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是对事物更底层规律的总结,那么如何去寻找临界知识呢?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找到这个领域背后的规律。然后这个规律最原始出处。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再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如果对一个领域的解释并没有相关的储备知识,找不到更底层的解释,就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且去验证这个假设。

        能让我们充满二轻和喜爱的事情,是我们具有天赋或具有优势的领域,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我认为天赋人人都有,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当找不到天赋的时候,就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临界知识分布在大量的书籍中,所以需要阅读这些书籍,当然也可以通过外部资源来掌握这些知识。掌握之后就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找一种套路,然后练习。而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去练习,不同的场景大量练习,最后能够做出预见性的认知。

2、所受到的启发

        这本书拿到手里以后,我用了一星期的世界看完了,然后又用了一天的时间看了第二遍。第一遍阅读感觉挺好懂的,但是第二遍读完有些迷茫,也许我还会读更多遍,就像本书所讲,知道某个知识以后需要刻意练习,练习这一步我还没有做好。

        正如本书开头所言,只有能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知识能够转化成能力,在于人的实践。研究和学习“临界知识”,目的是在对思考深度的不断拓展中,水到渠成地提高元认知能力,进而通过知识来改变生活。

        临界知识就像是一棵树的主干,不断的输入是给它提供养分。专业课程就是这棵树的次主干,看似不一样,但是都是同源的。公共基础课程就是上面的枝枝蔓蔓。它们共同成为了一个体系。所以想构建某方面的知识体系,首先培养树干,然后找到次主干,打通淤堵。

         读这本书时,仅仅只读这一本是不够透彻的,我认为还需要把书中提到的《穷查理宝典》、《刻意练习》、《学习之道》、《影响力》等等同期阅读,帮助理解。如果以前有读过,那更好。

         回到本文开头的几个问题,除了书籍、课程质量原因,我的答案是,我们以前对学习的认知是,这个知识点我看了,懂了,就代表着我会了,而这只是学习的第一步,经过刻意练习之后才会内化成个人的能力。同样,很多关于技巧方面的课程,更加侧重的技术效率的认知,还是停留在现象层面,没有提高认知的层面。

         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在以后课堂授课中,不仅仅去讲授概念、原则之类的理论知识,还要着重带领学生把知识分解成能力训练,反复的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习这件事儿啊,还真得好好学习学习。

附思维导图与读书笔记


为什么读了好多书仍过不好这一生?也许你要学习“学习”这件事了_第2张图片
《好好学习》思维导图


为什么读了好多书仍过不好这一生?也许你要学习“学习”这件事了_第3张图片
《好好学习》第一章读书笔记


为什么读了好多书仍过不好这一生?也许你要学习“学习”这件事了_第4张图片
《好好学习》第二章读书笔记
为什么读了好多书仍过不好这一生?也许你要学习“学习”这件事了_第5张图片
《好好学习》第三章读书笔记
为什么读了好多书仍过不好这一生?也许你要学习“学习”这件事了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读了好多书仍过不好这一生?也许你要学习“学习”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