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海无涯苦作舟”说再见

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国人的概念中,学习就是个苦差事,必须努力、刻苦才能学好,古人甚至提倡头悬梁,锥刺骨这种非同寻常的苦学方式。

记得我中考那会儿,班级里盛行过一阵“比谁睡得晚”的风气,也不知老师是有千里眼还是顺风耳,第二天老师会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表扬“XX同学昨晚学习到12点,希望大家都学习ta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于是乎,我也不甘落后、不落俗套,天天坚持边睡边学到半夜,直到爸妈睡醒一觉后把我赶床上。可惜成绩一直稳定地名列前茅,不然我就不会对“刻苦学习”理论深信不疑,以致现在悲叹“眼霜那么贵,不如早点睡”。

本着最佳开始时期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的原则,今天我从剽悍晨读学到了一套高校的学习方法,分别是概念法、模仿法以及限定法。 这套让我相见恨晚的学习方法有什么魔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概念法』

学习的第一个过程是输入。很多人输入信息的时候,总是忽略最基础的问题,那就是「概念」。「概念」就是基本定义,解释说明是「what」。试问,如果连最基本的「what」都没搞懂,怎么明白「why」「who」「when」以及「how」呢?所以对于「概念」,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表面的认识,对书面文字死记硬背,应该通过加深理解来夯实基础,做到活学活用。

第一步,对概念进行定义。

前段时间现象级热剧《人民的名义》里面,反贪局长侯亮平提出了一个新名词「人格美容」。度娘告诉我们,「人格美容」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对一个人的思维、情感、意志、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塑造和修饰,达到美化的作用。简而言之,可以理解成“为达到某种目的对人格进行有意的塑造和美化”。还可以继续精简,只要能够保证用最少的文字解释清楚。

第二步,描述这个概念的应用场景。

让我们再想想侯亮平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提出这个概念的呢?侯亮平和高育良最后一次见面,高育良问侯亮平对高小凤的印象,侯亮平说高小凤是经过人格美容的人。高小凤何许人也,从农村出来的礼仪小姐一月间被强化成为了精通明史的世外高人,不要名,不要利,心甘情愿委身于慈父般的领导,多么伟大的爱情!但美容过的人最后总是要卸妆的,其本质是她和高育良根本没有共同语言,真正能和高育良讨论明史的是高育良的原配吴惠芬。

通过这两个步骤,我们会对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会在“万变不离其宗”的情况下学以致用。

②『模仿法』

学习的第二个过程是处理。学习的处理过程中,如果初次接触一个新领域时,只是自己盲目探索,看似很努力,其实走了很多弯路,不如完全掌握正确做法后,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其进行改进和突破。这就是「模仿」的精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什么东施效颦会沦为笑柄呢?就在于她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地去仿照,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结果适得其反。所以,当我们见到优秀的人和事物时,一定要充分理解吸收,否则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模仿的最终目的是学而不同,甚至独树一帜,成为别人模仿的对象。其实,最佳模仿者就是初生婴儿以及已经成长为独一无二的我们。从咿呀学语到口若悬河、舌灿莲花,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凌波微步(貌似跑偏了?),我们无一不是从模仿身边的人和事逐渐成长起来的。之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除了环境因素,更重要的是我们后天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对思维方式、行事风格进行了选择和过滤,从而达到模仿的最终目的。为什么在社群中交流学习进步更快,模仿是很重要的因素。

生活中无处不模仿,小到喝水方式,大到创业思维,结合自身实际经验并加入独特思考,便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③『限定法』

学习三步曲中的第三步则是输出。输入时,我们需要广泛地涉猎和阅读,否则容易片面地看待问题。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时,最好限定一个方向实践,让自己在这条道路上变得与众不同。

被历史铭记的人物一般都具有鲜明的特征,比如我很喜欢的林徽因女士。我们首先知道她是著名建筑师,其次是诗人、时尚达人。她和同为建筑师的丈夫梁思成志同道合,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即使在求学期间,建筑系不收女生,她则注册在美术系,选修建筑系的主要课程,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试想,如果她因为女性身份,选择主攻文学或者时尚,辅修建筑,那么她也许只是排在徐志摩、冰心后面的作家,或者不及陆小曼的交际花,很可能不会有“建筑师”这一最独特也最令她骄傲的称号。

限定自己的行动范围,不是让我们不去多做尝试,而是在几个有把握的方向上选择一个,集中所有力量,单点突破,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大化。睿智如林微因女士,她做到了!

输入—处理—输出,对应概念法—模仿法—限定法,这套学习秘诀你get到了吗?愿我们在这套方法的指导下,和“学海无涯苦作舟”说再见,一起快乐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学海无涯苦作舟”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