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哲学基础》第一章 理念论与教育

正如文中所说,要想理解理念论或是其他哲学思想,检视代表人物的不同哲学方法是最合适不过了。于是,众多哲学大师蜂拥而来,哲理之气冲天扑面。啃了两个多小时才马马虎虎地揭过此章,还“意犹未尽”,难不成这就是所谓的“书中自有颜如玉”?(哈,我晕了)

颜如玉之重磅炸弹:苏格拉底——古希腊历史上一位最为重要的思想家,却因为自己的信仰而受审,被判死刑。他的思想仅通过问答方式口耳相传,后被柏拉图记录、处理。

颜如玉之种子选手:柏拉图——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门徒,狂热崇拜苏格拉底,因记录了苏格拉底那几乎无所不包的对话内容而闻名于世。两部著作为《理想国》和《法律篇》。柏拉图把辩证法视作工具,促使人们从关注物质世界转向关注理念世界。他认为人并不能创造知识,至多只是发现知识。他竟然还推测说,在人的灵魂中原本就有真正的知识,只是丢失了,而人的一项艰巨任务就是努力回忆曾经知道的知识。他在《曼诺篇》中描述了苏格拉底与一个做苦工的男孩对话的情况,通过娴熟的追问,苏格拉底让这个男孩说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而这个男孩对自己有这样的认识一无所知。这让我不禁想到了现今的教育,作为教育者,是否也需要有像柏拉图那样的意念:儿童生而有知,但知识并未随他的出生一起出现,教育者应当做知识的接生婆,引导儿童自己回忆出曾经知道的。他希望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哲学家担任统治者,哲学王既是思想者又是实干家,既有智慧又有善良,引领国家迈向至善。

更有众者,奥古斯丁、勒内.迪卡尔、乔治.贝克莱、伊曼努尔.康德、乔治.W.F.黑格尔、约西亚.罗伊斯……在宗教理念论和现代理念论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他们浓重的一笔。

通常,理念论者对教育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他们不仅在自己的著作中大量论述教育,还都以教师这一职业来谋生,都试图系统地把理念论原则应用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理念论者都赞同教育的目的是追寻真理、自我实现、发展品格(严格而坚韧的品格)。特别是伊曼努尔.康德,他提倡所谓的“绝对命令”,包括责任感、意志力和忠诚感的发展。

理念论者喜欢整体式的学习,他们认为整体式的学习方法将带给人们更为自由的学习态度。而柏拉图相信,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辩证法,它使各种观念处于相互辩驳之中,最终那些更加本质的观念经受住了考验。演讲法和直观法同样也在理念论者的方法论中占有一席之地。

理念论者没有低估课程的发展,他们强调在任何层次的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会学生思考。看到这里,我不禁产生共鸣,的确如此,课程只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一直停留在原有的传统课程观和教学观上,那么多么可悲可怕。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学会思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学会讨论、学会辩论,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孜孜不倦地学习那些价值更高的材料。学校要为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思考。

看到这儿已经腰酸脖子疼,呜呜,果不其然,哲学理论书籍枯燥之极,不仅是脑力活更是体力活!(为了坚持阅读不打瞌睡,我已经从沙发到床上,最后辗转小矮凳)再坚持半小时!加油!

理念论固然有其优势,但也不乏遗憾之处。由于传统宗教力量的削弱,导致理念论影响削弱;理念论教育强调认知方面,倾向于理智主义,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和社会需要的关注;理念论哲学所说的品格发展意指作为学习者的遵从与屈服,此为发展品格还是训练温顺?或许多多少少也牺牲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我指导。

好吧,其实对后面的康德《论教育》片段还是很感兴趣的,但就粗读一下吧,今天已经挺努力了,本周还有时间把此章再回读一下!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教育的哲学基础》第一章 理念论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