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年开始学习职业规划,到现在见了不少人,昨天见了几个大学生又有不同的感觉。
以往我第一印象会看有没有上进心啊,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啊?如果做咨询会让他们测MBTI呀,现在慢慢锻炼自己什么都不用,脑子放空,只是感觉。
同学A自己创业,想做一个比美团还大的平台,但目前不成熟,就曲线救国,要做大学生的赋能,其实就是帮助大学生找实习单位,想召集各路人。
我当场没有去提建议,也没有去谈自己的看法,仅仅是听,因为别人没有需要的时候,保留是最好的尊重。但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想做比美团更大的平台,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哪里?有金主投资?还是看到美团的bug,想分一杯羹?还是对团购平台有很好的运营理念?
第二:既然做平台。为什么又选中大学生群体?而且是找实习工作?这个做好了跟成立团购平台有什么关系?
我听的一头雾水,这位同学说话有点像在演讲,好像有个架子在那架着。
别人问到一些具体操作,他说这个不清楚是旁边那个大四的学生管的。
我想起来在16年受邀到西安某大学担任职业规划大赛做评委,听见大四的学生激情澎湃的给自己规划,一年考会计资格证,四年考上注册,然后是未来毕业几年做什么?或者是主管、经理,总经理的规划。
每个人都好似一路平坦,赢取白富美,攀上人生巅峰。
然后老师们就像选美一样选出他们认为最满意的那位。
这个在当时我多少会觉得有点不对劲,或者觉得象牙塔里的学生有美好憧憬也是好的,但几年后的今天我在去回想的时候,才明白许多被期望过高的孩子没几个明白自己的天性是干什么的。
而什么是天性?天赋?在这之前我也是各种寻找,一个是探索自己内心,一个是很愿意热心帮助别人找到,所以学MBTI人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16年上DISC课程,又学了生命密码,还特别喜欢看星座,也试着用欧卡来探索,体验阿卡西解读......
我相信除了这些世界上还有更牛逼的工具来探索自己,也见过奇人奇事,有人千里之外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目前身体状况如何?还有人听到你的声音已经不用告诉他任何信息了,他已经了然于胸。
然后呢?
那么从哪里下手?
似乎又开始新的一轮去找答案,去找牛逼的工具,心存敬佩的老师。
人一旦有焦虑和对未知恐惧的时候,就会臆想许多,有些过于美好有些过于恐怖害怕,这都不应该是真正教育出来的结果。
学-是为了我们了解探索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习-是为了让我们不断实践,把认知层面转化为感知层面,知道河水几公分深浅和到河里亲自试试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追求华丽、大、高端似乎是时代的需求,但内心究竟向往什么,这个是值得自己静下心来去探索的。而静不下来心得原因很简单,就是两点:焦虑与恐惧。
因为带着老师父母和自己的期望,希望永远是那个优秀的自己,何为优秀?根据世俗的眼光,自然高工资,高职位,高能力算是优秀。
如果达不到呢?没有高收入,高职位,自己达不到目标,人是不是就开始恐惧了?即便是达到了,再在朋友圈一比,自己还差点,是不是又该焦虑了?
这种内在状态改不了,再做什么规划,或者打鸡血,最后结局都一样,会对自己的工作坚持不下去,由此就产生了一句鸡汤话:“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更换游泳池是没用的”。
其实换不换游泳池不是关键的,而是自己究竟游泳的薄弱环节在哪里?是姿势不对?心态害怕?还是压根就不想游泳?还是泳池真的太深?当找到最底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如果真的是泳池不合适,换一个又何妨?换一个自己舒适,又能学习的泳池慢慢提高技能,等有一天适合深游泳池再去嘛!
同学A反复强调一句话:“我希望如果学生能参访,就去大咖公司,越大名气越好,哪怕是付费,学生就是要去那种知名企业,但目前我们认识的大学生,只有一类学生有机会应聘,二类以下的是没有机会进去的。”
我心中大大的疑问:“类别是谁分的?985,211算是一类?还是学校分的?还是学生们自己感觉的?”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自己,每个人的天赋秉性都不同,那非要弄一根线在划界,是不是就是所谓的一刀切?
大公司能够接受系统的培训,薪水待遇都不错,包括人文素养都很重视,社会地位高,当然不错。
但如果一味去追求大公司,不看自己是否适应的时候,那进去以后会发现领导很苛刻,因为大家都愿意协作关系,没有太多时间像教练老师一样教你;人际关系复杂,公司越大人越多,意味着思想就越多,考虑就得全面周到;
大公司要求一个员工具备整体素养,最好上手快,那潜台词就是学习能力强,而考试好和学习能力强,以及处理好上下属关系中间似乎没有太多联系,这也是许多在学校比较优秀的学生到了社会中感觉有层层阻碍,不得志的状态。
就好比如果游泳技术好,有适合深的游泳池,当然在大泳池里“海阔凭鱼跃”没问题,但如果自己压根就不想游泳,只是学了个游泳专业,我劝各位大学生们还是赶紧上岸,找找真正打动自己的行业。
如何去掉恐惧与焦虑呢?
去找找内心最在意的是什么?别告诉我是钱,钱的背后一定有你最在意的那个部分。
把那个部分找出来,理解他,与他和平共处。慢慢你会发现安全感自然会出来。这句话很简单,但需要自己慢慢体悟,当身体通透,不去用大脑想事情的时候,心里的那个声音会自然出来。
我特别爱看一类人很专注的做事情,比如有人即使很胖但爱跳舞,跳起来那种灵活感你会忽略他的脂肪;比如有人做菜几个小时厨房不出来;再比如有人在街头切哈密瓜你都会觉得像做工艺,忍不住在欣赏。
为什么?因为他那一刻就是活在当下,停下那个世界,旁边人会被吸引到。在那时,这人整个生命都在流动。
现在,大家都忘记了那个最初会在哪里停留的自我,一味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最后的结果就是焦虑、恐惧,感闷,导致情志失调,进而生病。
而目前常见的高血压,心脏病,心血管,内分泌,血脂高等等发病人群,基本都是严格要求别人或者自己的,从五脏上来看,这些人首先是脾不好,我们的脾胃的脾=脾气,为什么发脾气,因为现实的人事物达不到自己期望的标准,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症状就出来的,但通常人的做法会是吃降压药,心脏搭支架,吃激素药,这相当于明明一个人的能力就在一层,那就接受就好了,但他不服气,就偏偏要跑到五层、七层就看风景,因为上层意味着高端,那高端是怎么来的?拿自己的“精、气、神”换来的。
从大学生创业说到教育的理念,又说到现在人的普遍情绪,再到身体,感觉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最想表达的就是寻找那个最初的自己。
心里的感受永远都是最真实,而大脑会骗人,会遐想许多我们以为真实的东西,但我们从开始进学校锻炼的都是大脑而不是心。
有一个朋友曾经问过我,什么叫走心?什么叫走脑?
我举了个例子,就是当我们爱上一个人,这个人的条件跟我们之前想象的标准完全不同,甚至论条件觉得自己不该跟这样的人恋爱,结婚,但最后还是愿意相爱,结婚,不知道为什么?
认为不合适这个念头就是走脑,因为有一套逻辑程序,而走心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想跟这人恋爱,结婚,生子,而且在一起觉得很幸福。
走心的时候一定是开心、喜悦的,而走脑通常我们会为了一个目的去做一些事,这就是区别。
其实工作也一样,我们不为了一些目的,真心去做一些事情而且又感觉很轻松,很喜悦的时候,天性就在自动开启。
世界从来没有关闭我们的门窗,愿不愿意推开只有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