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来罗大佑和李银河的知乎,打算怎么去连接知识?

大人物,一个相对于普通人的词语,在绝大多数的语境里,它象征了阶层、资本以及权力食物链的顶端,这当然和我们熟悉的中国话语体系有关:在中国,成为一个大人物,背后的意味是名望、财富、甚至是颜值,意味着异于普通人的超国民待遇。

在百度搜大人物,除了同名的电影小说,剩下的就是“大人物的面相为什么不一般”、“哪些大人物不能惹”所以我们经常恭敬的听到这样的赞美:

“您可是大人物啊!”

这就意味着,在我们潜意识的认知图谱里面,大人物的人设是基于阶层和特权的精英阶层,但是和知识、分享这些词,并没有什么强关联。

这对于知乎上线不久的大人物系列,构成了认知上的挑战。

知乎第一季大人物系列上线之后,在第二季里,出现了罗大佑、李银河、蔡澜、向京和西奥迪尼五位意见领袖。

相比第一期的嘉宾,第二期在专业度上也保持了一直以来的水准。

五位大V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领域:罗大佑是音乐教父,西迪奥尼是《影响力》的作者,著名的社会学家,商业版的“好好说话”的鼻祖,李银河不用说了,著名的性研究学者,蔡澜是一个美食家,向京则是写实雕塑学家。

这五位大人物,如果单单去回答一个问题,未免显得不够诚恳,如果只做知乎live,未免又过于俗套,所以在环节上的设定上,知乎也花费了一番心思:比如李银河老师就专门在知乎上回答和性相关的提问,比如“婚前性行为是否正确?”“如何看待周围LGBT群体?”而罗大佑则会通过知乎的新产品“想法”和大家交流音乐制作过程中的事情。

剩下的嘉宾,则会通过圆桌、电子书以及其他各种产品,去和网友交流、反馈。

考虑到这个产品的定位和出发点,我觉得我们还是有必要聊聊知乎大人物这件事?

大人物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回归到一个原点问题上来:知乎推出大人物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事实上,类似的活动和产品其实有很多,豆瓣和分答已经尝试过一轮邀请垂直领域的专业嘉宾去平台互动,比如豆瓣时间上线初期就邀请了北岛去讲诗歌,沉寂很久的分答也挖了微博问答第一红人褚明宇去做活动,那么为什么知乎也要做?

理由和原因很多,我觉得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意义是,知乎开始尝试用知识分享去连接外部的资源。

长久以来,知乎由于它的调性、讨论机制和用户属性,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且风格鲜明的平台特质,这也导致相对于微博、秒拍、贴吧等平台,知乎都是一比较独特的审视对象。

比如微博上、短视频里的大V到了知乎,如果没有运营的话,几乎没什么名气和影响力,还不得不忍受和普通用户平起平坐,甚至有被diss的风险。而知乎上的风生水起的大V,到了微博,恐怕也只是一个沧海一粟的普通账号。

所以,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知乎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完善的讨论机制和社区氛围,以及沉淀下来的高质量的UGC的回答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视为知乎无形的资产和品牌价值。但我们同样发现一个问题:知乎在站内有着互联网极高的内容质量和社区氛围,但和外界却缺乏必要的通道和沟通手段,以至于知乎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中,成为一个相对封闭却又精英化的平台。

一个封闭的平台是很难成长的,正如一个封闭的人也会被人视为难以沟通的,所以我们看到知乎的做法,正在逐渐向外界开放和拥抱:

2016年,知乎上线了机构账号,随后又改名为机构号;

2016年,知乎上线了知乎Live,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知识付费类产品的翘楚;

包括最近几天知乎和饿了么联合做的知识外卖“知食堂”快闪店,其实也是利用美食的概念,将站内的优质问答转化成可见的实物和内容,其实也是一种对外的品牌营销策略。

可以这么说,知乎的大门正在逐步向外界打开,而知乎也迫切需要外部的新鲜力量,补充到现有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体系中来。

换句话说,长久以来,知乎社区是一群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一定见识和知识的青年群体所组成的,但随着知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知乎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原本的UGC内容体系以及用户群体,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

请来罗大佑和李银河的知乎,打算怎么去连接知识?_第1张图片

我们看一下知乎的数据就知道了:现在知乎上的用户已经超过了一亿,平均日活用户高达2600万,人均时长1个小时,月流量180亿。已经没有多少内容平台能够和知乎的数据相提并论了。

所以当知乎外部的资源进入知乎时,进来的方式和姿势当然最重要了,换句话说就是挑选的机制和标准。

其实大人物的想法很明确,就是知乎以自己社区高质量的讨论氛围作为筹码和条件,去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嘉宾,形成自己的专业领域的专业度,而这一套流程如果顺利跑通,就可以大规模复制,最终会以知识作为纽带,连接一切互联网资源的可能性。

如果说腾讯连接一切的能力,表现在了QQ微信这些社交产品上,那么知乎的做法就是成为知识的连接器,让各行各业的知识,优质内容在知乎上可以平滑顺利的流动,从而反哺于整个社区。

以及

随着内容平台越演越烈的争夺战,我们发现,连知乎这样的平台都难以幸免于难:今日头条的悟空问答为了挖优质内容,在知乎上挖了300多大V,开出了从几千到一万不等的筹码,而知乎的反击,更多的不是集中在去打价格战——这种做法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没有必要和意义。而是将内容回归到本身上。

正如周源在“十万个想法攻占地球”中所说的,“时常想起知乎的初心,让追寻答案的年轻人有一个互相帮助的工具,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

7年过去了,知乎改变了互联网世界,但他的初心并没有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来罗大佑和李银河的知乎,打算怎么去连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