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由youth一文想到的

一、“问题”从哪里来

       今天读新概念四的第五课Youth,第一句话就是People are always talking about "the problem of the youth"。always talking,还有加上引号的“problem”,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这句话套用在父母对孩子身上,同样适用:Parents are always talking about "the problem of their children". 很多爸爸妈总是喜欢说,他们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不专心啊,不爱学习啊,遇到困难就退缩啊...各种毛病,不一而足,似乎孩子真的成了一个“问题”,那大人呢?除了给孩子下各种“定义”,贴各种“标签”,就没问题了吗?

        前段时间买了五味太郎(PS:这位作者的绘本也很不错)的书《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书的具体内容我还没看,但是光是这个标题,就足以让我们反省。我们经常说,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问题的折射。Youth的第二句话是:If there is one ——which I take leave to doubt——then it is older people who create it ,not the young themselves.我将它换到父母和孩子身上,同样适用:If there is one——which I take leave to doubt——then it it parents who create it, not the children themselves.

二、我们家的“问题”

        昨晚回家,丫丫正在玩拼图,100张的世界地图拼图,她觉得无从下手。我给她换了睿思的4合1,主题是她喜欢的冰雪奇缘的公主。她一直在那里叫:我不会,妈妈,你陪我拼。我当时的感觉是:这孩子怎么一点克服困难的勇气都没有,不会了就大叫?心里莫名地觉得烦躁。转念一想,勇气是天生就有的吗?决心是自带的吗?我如果仅仅只是埋怨孩子没有勇气,孩子学到了什么?突然想到《父母,挑战》里的那句话: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我对丫丫说:妈妈现在要去洗澡,没时间陪你,但是妈妈相信你能自己把拼图拼好。然后就进卫生间洗澡了。虽然洗澡过程中一直听她在叫唤:好难啊,这个找不到了,那片好像丢了。但是等我洗澡出来,她已经拼好了4副中的3副,虽然是在老人的指导和帮忙下做到的,但是她没有放弃,这一点就已经很不错了。最后一幅,我叫老人去洗澡,自己在旁边看着,强忍住想要帮一把的冲动,让孩子自己拼好了。

        睡前我问孩子:你觉得你能拼好吗?她点头说,嗯,好像是能拼好。虽然从孩子的回答中,还没有听出她有足够的信心,但是,比我训斥她一顿,然后三下五除二帮她拼好,相信孩子从中学到的东西更多。


三、如何正确看待“问题”

         圈妈常说的一句话是: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看待才是问题

          把前面的实例写出来,并不是说,这件事情我处理得有多好。回过头来想想,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从事情本身来看,拼图已经买了很久了,孩子一直不太感兴趣,到底该如何引导?孩子拼图的时候是以主题为中心,先把任务拼出来,再去拼边上的风景。而我,希望她先找到边上的块,再去填中间的空。

        为此,我特意请教了对此有很多研究的盼妈,她告诉我,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孩子需要你帮忙,你就帮忙,慢慢地,她就会自己拼了,总有一个从陪伴到分离的过程。另外,孩子拼图的方法是对的,按场景来找,对于进阶很有帮助,现在片数少,从边上开始拼挺简单,但是到了300片,500片的时候,从边上开始拼就会拼不出来。听了盼妈的话,突然挺庆幸我当时没有在旁边“指导”孩子,而是让她自己想办法。一次又一次的拼图,从难到易的过程,也是孩子达到心流体验的过程。

        拼图这件事,只是一个缩影,我一开始的态度,体现出了我的焦躁,我的急功近利:我希望一个五岁的孩子具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要求她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事;我拿她跟诺诺(同事家的孩子)比较,因为我知道诺诺在五岁的时候已经能拼300片,500片了。

        这样看来,“问题”更多的,是我,而不是孩子。

        最后,借用Youth里的话结尾:Don't  turn for protection to dreary chiches about respect for elders——as if mere age were a reason for respect.很多时候,父母需要向孩子学习,也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把孩子的正常行为当做“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问题”——由youth一文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