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位与求位】君子临财取之有道,临名取之有道

今天谈“敬位”。

我们说找到自己的位置,认识别人的位置,他有一个知位的过程,既要知正位,也要知错位。还要做到守位,守位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守位还需要做到“敬位”而不“越位”。“敬位”既要敬自己所在之位,也要敬他人所在之位。更要敬上级所在之位,尤其是上级所在之位的那个人,可能他的学历比你低,某方面能力也比你差,甚至年龄也比你轻,但他却居处你的上位,这个时候你更需要尊敬他,这个时候你所尊敬的不是那个位置上的人,而是那个人所居的位置,这就称为“敬位”。我们很多人敬位和敬人不容易区别开来,因此产生很多人生矛盾,同时也造成很多人生遗憾。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酌则谁先?”曰:“先酌乡人。”“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季子闻之,“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这里孟季子和孟子讨论的是一个深度的哲学话题。公都子是孟子的学生,讨论的是恭敬这种情感,或者说“义”,是由内心而产生,还是因外物而产生,孟季子认为“敬”或“义”由外而产生,他举的例子是长于伯兄一岁的乡人与伯兄相比,到底该恭敬谁,从内心的情感上讲,应该敬伯兄,结果饮酒的时候却要先敬乡人,所以孟季子说“果在外,非由内也。”乡人与伯兄相比,关系比较疏远,可以有内外的区别,容易产生义在外而非在内的结论。

孟子他举了一个只有内而没有外的叔父与弟弟之间的关系来驳斥孟季子,孟季子不服气。公都子则说冬日需要饮热汤,夏日需要饮凉水,是因为内在需要热汤,凉水,而不是因为外在有热汤,凉水。

这是一段十分难读的思辨性文字,若读来感觉费力,只需理解恭敬乡人或伯兄,应该恭敬乡人,因为乡人在长一岁的位置。恭敬叔父或弟弟,应该恭敬弟弟,因为弟弟是在尸祝的位置上,所谓尸祝就是坐在神位上接受祭祀的人。因为他在尸祝的位置上需要尊敬他。这就是“敬位”,敬位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大家不可小觑。


“求位”

在生活或工作或群体交往中,需要定位、守位、敬位,做到不越位,但并不意味着你对未来的位置或更进一步的高位而不争取,不努力,守株而不待兔。我们定位、守位、敬位的目的,说得世俗一些,可能就是为了获取高位而积势、积力、积气。君子临财取之有道,临名取之有道,临高位也应该取之有道,那么孔子又是如何教导我们临位而取之有道的呢?

孔子有个弟子叫子张,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前面多次提到他,他小孔子48岁,是孔门弟子中年龄最小的弟子之一,他性格偏激,好做形式上的模仿,研究官道,喜欢做官,因性格原因没有做到官,我们曾戏谑性得称他为“官迷”。

他有一天向孔子求教如何“干禄”,就是求得俸禄,也就是如何求得官位,孔子跟他说出两条,第一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就是多听把有怀疑的地方保留下来,谨慎地将自己知道的说出来,就是多听慎言。第二条是“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多看,对于有危险的地方保留起来,谨慎地将自己知道的地方做出来,多见慎行。

多听慎言,就少犯错误,多见慎行,就少有后悔。言论上少犯错,行动上少后悔,官职俸禄也就在其中了。这就是孔子教子张的“求位”之道。请读原文:

子张问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篇》

深思细想,对今天做官也有许多警示,不妄议,不妄行,多闻多见,慎言慎行,这就是为官之道,也是求官求位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敬位与求位】君子临财取之有道,临名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