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

想象力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斯科特.  杨是个学习天才,他在一年之内完成了MIT(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本科课程的全部33门课,并都通过了考试。33门课完全是他靠自学完成的,MIT计算机科学的33门课都是一些硬骨头,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死记硬背行不通,而且考试对解决问题的技巧要求很高,还会经常出一些没见过的题型。其次,MIT的课程讲究循序渐进,就算你能侥幸通过一次考试,同系列课程的第七课可能就跟不上了。
想象力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斯科特.  杨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写成了一本书——《如何高效学习》,在这本书里他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整体性学习法”,整体性学习法与机械记忆正好相反,它主张知识不是孤立的,学习任何知识(概念、定义、公式、问题、观念、理论等)都需要联系,整体性学习的基础就是将知识关联起来以达到记忆和运用知识的目的。整体性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比喻法。

斯科特.  杨的比喻法不完全等同于文学修辞手法中的比喻,相比于后者侧重于表象和感受上的相似,前者更多的是在事物的过程、性质和逻辑中寻求相似,比喻法在整体性学习中主要是在于是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也就是“用已知解释未知”。比如在学到心理学“条件反射“这个概念时,斯科特.  杨对“人们用茫茫大雪中往往会选择有脚印的那条路走 ”去比喻“小狗听到铃铛就会分泌唾液”。

想象力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笑来老师是运用比喻的高手,不过他把这种方法叫做“类比”(“类比”确实要比“比喻” 更恰当一些),他在自己的文章里就曾多次谈到运用类比的重要性。他公众号里有一篇文章——类比影响思维:成功与突破更像破冰而不是登山,他把自己几次创业过程类比为“破冰”而不是“登山”,区别在于,“登山”是能看到目标的,是朝着目标一步步迈进,而“破冰”是看不到目标和方向的,是纯靠摸索试探和持续在各个点发力最终实现突破的。“把破冰当作类比的时候,我就很自然地不太在意那个可以看得见、想得到的目标,很理直气壮地明白:我要去的是一个现在完全看不到的地方,但肯定是不一样的世界”。

为什么笑来老师在“得到”上的专栏用户可以在短短几个月里突破10万人,我觉得善于运用类比去说明道理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他也说到:类比是影响思维的,既然它能影响思维,进而就能影响行动,而行动构成我们的生命。所以,类比不得不小心,要努力寻找更为恰当的类比。斯科特.  杨也在他的书中提到比喻是不完美的,比喻的质量有好有坏,所以要对比喻不断纠错和优化。

但是,既然人类认知规律是用已知来解释未知,那就不能否认比喻和类比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理解知识,减少一些死记硬背的低效学习。

而我得到的体会是:能不能很好地运用比喻和类比,在于有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当然,想象力可能不是唯一原因,既然是要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解释陌生的事物,那能不能用好类比,应该还和学习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吧。

但是必须要提一下斯科特.  杨的另外一个学习方法——内化法,它也和想象力息息相关。“内化法”类似于“视觉化”,“视觉化” 是把知识在大脑里形成图像,而“内化法”则是在图像的基础上,加上动作、声音、触感、情感等。比如说在学到矩阵的行列式问题时,斯科特.  杨首先想象出一个2*2的表格,其中有4个数字分别在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点上,然后他想象用右手从左上的数字挪动到右下的数字,同时想象在表格上留下了一条蓝色的条纹,而且因为受伤抓了数字而变得沉重。接着再想象自己左手从右上数字划到左下数字,同时留下了红色条纹,而右手感到重量减轻。。。。。。通过将具体的感觉、声音以及肌肉的运动与原知识相连,让记忆更加容易。

想象力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佐藤的《狡猾的读书法》和山口的《一试必中》 讲出了一个关于学习的事实——记忆力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虽然记忆只是学习的一小部分,但是在应试教育体系下,记忆力强还是有一定的优势)。而斯科特.  杨这本书让我明白,想象力同样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甚至可能是区分“死读书”和“会读书 ”的一个标准,斯科特.  杨在书中有段话是:高智商者并不认为学科之间的界限那么清晰,他们喜欢将知识视为整体,也容易将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知识想联系。


记忆力让你记住,而想象力可以让你对知识理解得更深远、掌握得更扎实,理解后的知识才能内化于心,进入你的知识体系里,成为你的长久记忆。

Young自己是学商学出身,按照他的进度,读完一门课程只需要1.5个星期。但他并不准备因此就转行去做一个计算机工作者,他做这件事情的主要目的,只是证明此事是可以做到的。

学霸任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象力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