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似乎有点戏谑了,不过我觉得挺好,对孩子寓教于乐,同时也愉悦自己。我自从开始用心抓孩子学习,就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个游戏来玩,孩子的成长是我游戏的大目标,孩子的每个学期是我阶段性的中目标,每个错误的纠正则是最细化的小目标。
我的游戏是怎么玩的呢?
儿子二年级上学期的寒假,我用了两张彩色的A4卡纸,写了一个寒假作息时间表,一个日程记录表。日程记录表中用作息时间表里的完成标记记录每天都完成了哪些任务。一个寒假下来,虽然计划实施的并不十分严谨,买来的练习册也没有全部做完,但至少比一年级的两个假期效率要高一些。
女儿出生以后,老妈让用软皮本记录孩子吃奶和大便的时间,记了三个多月之后我突然觉得用软皮本记录太麻烦,于是干脆做个表格,每天填表。像这样——
有一天,陪儿子听《大耳朵图图》的故事,讲的是图图妈妈做电视票限制图图看电视不太成功的故事,于是我和老公发挥了一下,制定出了儿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和“日常奖惩规则”,当然了,一定少不了故事中提到的“电视票”,运行两个月的结果来看,真的是很有效的提高了孩子主动检查作业的积极性和控制了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像这样——
暑假要来了,我决定给孩子“减负”,于是新的作息时间表诞生了,像这样——
老公说这样规定的话,孩子因为磨蹭而丢掉的游戏时间就是他自己的问题了。我深以为然!
做表,制定规则,执行规则,发零花钱,奖励电视票……这些看似枯燥的行为,真的灵活地执行起来,是要跟孩子斗智斗勇的。你既要保证奖惩“公平”得让孩子心服口服,还要防止孩子钻制度的空子。我们的基本原则是态度的惩罚大于成绩的奖励。当然,酌情!
这个暑假,有一项读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的作业,鉴于上学期儿子把两本语文书(一本学校发的,一本我在网上买的)都扯得七零八落,我决定这个暑假自己做一本语文书给他用(这项技能得益于从小在老妈单位的印刷厂帮人折页检页)。
首先从网上下载176张语文书图片,然后分正反两面排版,打印。像这样——
接下来胶装,纯手工胶装,我用的是楼下仓买仅有的“101”,粘的时候没太平整,像这样——
制作过程中,在书房写作业的儿子一会要看看怎么做,一会一遍又一遍的问我语文书做好了么。老公喊了一句“再问一次扣2张电视票”,小朋友才安静下来!
现在,语文书正在被“压迫”中,这本书做的不太成功是因为中缝留得太窄,我准备吸取教训下一次做的更好些!搞不好心血来潮今晚再做一本数学书。
说实话,以上这些,真的很好玩,很好玩。所有的规则、计划都有孩子的参与,他也在“玩”,只是在对规则不满的时候会“哎呀”一下。
我本身其实是个没什么恒心耐心毅力的人,以上讲的这些玩法也都是在对孩子的教育“觉醒”之后才开始做的。
PS:以上文字共计1024字,我拿着手机,会心的笑了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