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三思而行,行不行?孔夫子说,不行!

齐国的大臣崔杼叛乱,杀掉了齐庄公。他的同僚陈文子非常看不惯这种叛乱行为,可是又不想干涉,怎么办?三十六计,走喽!他也真下得了决心,毅然决然舍弃了自己多年来在齐国置下的诺大家产,跑到其他国家了。

可是到第一个国家一看,政治经济也是乱糟糟一团,跟崔杼叛乱后统治下的齐国差不多。骂了一声‘晦气’,继续换地方。但到另外一个国家,呆了不久,发现仍然是类似的情况,忍不下去,只好继续搬家。最后也不知道跑到哪个偏僻的小国去了。

陈文子的事迹在历史上很有名,当时的人对他也是特别的推崇。有人就问孔夫子了:对于陈文子,您老怎么评价?

孔夫子崇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看不起这种遇见事儿就跑的人。于是回复说:他啊,太清高,有政治洁癖。

别人就不理解了,说:陈文子轻财重道,不和叛党同流合污,颇具伯夷叔齐之风啊,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很高尚的吗?还达不到‘仁’的标准?

孔夫子回答说:“他跟那个楚国的宰相令尹子文一样,连‘仁’是什么都不知道呢,怎么可能达到‘仁’的境界。”这意思大概是没来拜会孔夫子送块腊肉什么的?反正能感觉到孔夫子对这种世人推崇的行为很不待见的样子。

像陈文子这种官员,在处世上一言不合,起身就走,过于鲁莽。那像鲁国的季文子那样办事小心谨慎,三思而行的行不行呢?在孔夫子看来,也不行!

事情来了,你想了又想,又想再想,想了三四遍才下决定,顾虑太多,说不定处理的最佳时机早就过去了,没必要。孔夫子说:来事儿了,最多考虑两遍,然后就可以行动。想得越多,越容易犹豫不决。

处世就这么难?陈文子您觉得鲁莽,季文子您说他顾虑太多。老师您总得给大家指个路吧?

孔夫子说:“我很欣赏卫国宁武子的处世方式:政治清明时,他表现得特别有才干;政治昏暗时,他懂得装傻打哈哈。卫国两代君主,经历过动荡与太平,他还能做两朝元老全身而退,真是了不起。耍聪明,咱能比得上他;装糊涂,可比不上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17.三思而行,行不行?孔夫子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