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你指定了就是你的?

内容来自《沸腾之下——对大众消费类单品营销的观察与思考》第三章,欢迎来我的个人网站下载全书阅读,更期待能和您交流。个人网站地址:www.alibobo.me

对着具体产品聊聊定位理论

“你的产品定位是什么?”这是我们谈及营销时,最常提到的问题。对于定位思维,似乎大部分企业或营销人,都有一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感觉,但是爱不等于就能够占有。很多时候,当我们面临具体的产品和营销工作时,明明觉得应该用定位思维,却又被该怎么用的问题,弄得陷入深深的迷茫和不安。为什么有些产品直接宣传其定位,就能取得营销上的成功?比如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而还有些产品凭直觉就能判断,它不能依靠宣传定位的策略获得营销上的成功?比如手机、汽车等,即使说“买手机,就买诺基亚”或者“买汽车,就买大众”,也不会让它们在竞争中多一分优势。我是卖豆浆的,我该如何运用定位?我是卖鞋子的,我该如何运用定位?我是一款手机App,我又该运用定位呢?

1969年,美国的两位营销专家——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共同发表了《定位:同质化时代的竞争之道》(发展为后来的《定位:新竞争时期企业经营之道》)论文,首次提出了商业中的“定位(Positioning)”观念,1981年他们发表了对之后的营销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定位》,不管是人们极度推崇还是深深质疑,这本书自它问世那一刻开始,就像一道雷光在暗黑的夜空不停的闪烁,没有哪一个营销人可以忽视它,甚至没有哪一个营销人敢不去重视它。

年复一年,随着《定位》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商业沐浴着它的光辉,或突破了营销的困境,焕发出新的活力,或经营更上了一层楼,品牌变得更知名;而两位作者也没有在发表此书之后就停止了思考,15年之后,他们又推出了定位论刷新之作《新定位》。

《定位》主要讲的是从企业自身出发,用由内而外的思维做定位。社会传播过度,过分简单的大脑备受骚扰,企业需要向消费者传递极其简化的信息,给他们一个单一明确的印象,并通过宣传让这种印象进入消费者大脑。《新定位》对《定位》的思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将“消费者请注意”扭转为“请注意消费者”,将从企业自身做定位转变为从消费者出发做定位。毫无疑问,这种思维的转变让定位变得更合理,事实上,沿着新定位的思维,后来发展出了聚焦(出自《聚焦;决定你公司的未来》)、对立和分化(出自《品类战略》)等公司营销战略观点,而我们知道,艾·里斯和克·特劳特合伙经营的公司,如今也已经发展成为企业提供营销战略咨询的公司。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定位思维仅仅只是一种战略思维呢?《定位》和《新定位》都没说明确的说,但是我们能够在现实商业中看到这样的现象,“怕上火,就喝王老吉”、“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七喜,非可乐饮料”“爱尚,非蛋糕”、“困了累了,喝红牛”、“ 胃痛、胃酸、胃胀,就用斯达舒”等都凭借独一无二的定位口号,获得了营销上的极大成功,它们可以证明,定位也是可以作为一种宣传策略运用在营销上的。

然而,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即使我们知道定位既可以是一种营销战略,也可以是一种营销策略,还是无法运用,因为我们仍旧不知道,定位在什么时候该用在战略上,而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在营销策略上。

接下来的内容,我将围绕定位在战略层面和营销层面上的运用做浅析,主观色彩浓烈,请做好心理准备,如有不适,请立即跳过,以免伤心动气。

战略层面用定位:三种经营思路

先说战略层面的定位运用,在战略层面谈定位,实际上指的是经营思路。注意,我讲的是经营思路,而不是业务方向的选择。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你的产品定位是什么?”“我们的定位于高端市场”,这两句话都是指业务方向的选择,在业务方向的选择上谈定位,没有丝毫意义,正如上一个时代的广告奇才乔治•路易斯所说——“定位是屁! ”。没有哪一个企业可以脱离具体的业务存在,业务方向是企业天然存在的属性,有企业就会有业务,有业务就一定有业务方向。显然,选择业务方向的学问,是需求洞察的学问,而不是定位的学问。

这里的经营思路,不是指在众多业务中选择去做哪一种,而是指企业应该怎样去经营自己的业务,两位定位大师的答案是,从消费者大脑认知的规律出发,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战略。

“人的大脑是有限的,同一时间,人们对于信息数量的记忆上限是七条,三条最佳,大脑憎恨混乱,人们能记住的是焦点。“ 因此,当企业初创时,只能选择某一种业务,采用聚焦战略,争取垄断某一个细分市场,或者成为某个细分市场前三,这样才能够在消费者的认知和记忆中占据一席之地。从市场竞争对于企业资源和效率的要求来看,初创企业采用聚焦战略也是合理的。初创企业往往资源有限,精力有限,面对市场竞争,专注于解决一种需求,比追求同时满足多个需求,更有可能做得好,也更有可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下,成为最后的赢家。

一个成功的企业,在刚起步的时候,通常都会把精力完全放在一种产品、一项服务或一个市场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就会逐步走上多元化的道路,或者横跨多个行业,或者涉及多个市场,企业极容易为太多的市场提供太多不同价位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失去了方向。公司不知道要朝哪个方向发展,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发展,公司的使命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多元化失败的例子举不胜举,最为人们熟知的,当属乔布斯回归前的苹果公司了,产品多到自己的员工都弄不清,公司因为多元化饱受拖累,濒临破产。

抛开企业资源和精力不足的原因,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认为,多元化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那些多元化的企业们,将同一个品牌名称用到了太多的业务和产品身上,比如杜蕾斯本来是卖避孕套的,人们对此的认知已经十分清晰固定,现在杜蕾斯要搞多元化,新增了杜蕾斯牛仔裤、杜蕾斯矿泉水、杜蕾斯手表、杜蕾斯牙膏、杜蕾斯电动车、甚至,还有杜蕾斯奶茶。人们憎恨混乱,大脑不能丧失焦点,而多元化必然会导致大脑丧失焦点。在杜蕾斯进行多元化之后,人们不仅无法记住那些新增的产品,而且会在五花八门的杜蕾斯产品宣传中,逐渐凌乱,以至于连杜蕾斯是卖避孕套的也都给忘记了。

既然,同一个品牌的多元化不可取,企业又该如何在现有业务已经获得成功后,谋求更上一层楼的发展呢?答案是创造新品牌,艾·里斯提出了两种战略。

第一种战略是开辟新品类,即分化。比如P&G集团,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推出新的品类,比如OLAY,海飞丝,飘柔,汰渍,佳洁士,护舒宝、碧浪等。再比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有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平台、1688、淘宝、天猫、支付宝、聚划算等品类。每一个品类成为一个新品牌,品牌之间相互独立。

第二种战略是做既有品牌的对立面,即对立。比如百事可乐站在可口可乐“经典”的对立面,称自己为“新一代的选择”;奔驰把车做的宽大豪华,宝马就把车做的小巧迷你;七喜,干脆站在碳酸饮料品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对立面,称自己为“非可乐”饮料。甚至站在某一品类的对立面也可以,比如瑞士卷品牌“爱尚”,直接站在蛋糕的对立面,凭借“爱尚,非蛋糕“成为了新品牌。在中国,甚至有大师将这种战略做了创造性地运用——“坐奔驰,开宝马,玩凯迪拉克”,与既有品牌做区隔,同样也能自成一个品类,这正是李光斗前辈的空前创举,在其著作《插位营销》中,有更深层次的论述

在这里插一句,不管是分化还是对立,本质上其实都是开辟新品类,然而,新品类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意,它必须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需求细分,以及企业对这种细分及时发现的结果,关于需求细分请参考前面《需求》章节。

关于战略,最后想说的是:“多元化”和“一体化”并列,作为西方MBA管理学说中关于公司战略的观点,广为人知,在这里与艾·里斯的定位战略相对应,”一体化“与”聚焦“对应,”多元化”则与”对立“和”分化“对应,前者偏向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后者偏向外部宣传,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即使是站在定位理论的角度,也不能说多元化不可取,只能说同一个品牌名称下的多元化不可取,这一点需要指明。

营销层面用定位:最后两点请注意

再来看定位在宣传层面的运用,在宣传层面谈定位时,主要指的对品牌识别的强化,在消费者大脑中,形成对产品与需求对应关系的强烈认知。比如人们要送老人礼品时就想到脑白金;当人们肚子胀、不消化时,就想到江中牌健胃消食片等。

乍看起来,这种通过宣传定位获得成功的品牌有很多,其实,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营销策略。

艾·里斯定位思想的核心,是”聚焦“、”对立“和”分化“。聚焦可以让消费者对企业或产品的识别,更加清晰固定;“对立”是通过与已有品牌的反向类比,实现顾客对自己品牌的识别;而“分化”更多的是打破原有的品类界限,在消费者大脑中,建立新的需求与产品对应结构。本质上讲,都是在建立识别和对识别的强化。最强的识别方式,莫过于直接将需求与产品的对应关系,提炼成一句定位口号,比如“怕上火,就喝王老吉”、“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爱尚,非蛋糕”等等,通过长期反复的广告提醒,达到人人都知道、人人记得牢的效果。

诚然,营销成功的企业,都有高强度的识别度,但是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通过建立高强度的识别度,即通过宣传定位,获得营销上的成功呢?

显然不是,如果可以,营销就会变得更简单,所有企业都只需要总结一个类似“胃痛、胃酸、胃胀,就用斯达舒”的定位口号,拼命打广告就成功了,消费者也不会再去比较各家产品的性能了,记得哪家就买哪家,记忆成为了顾客选择产品的唯一标准,性能差异和品牌效应神马的都弱爆了。

“呵呵哒……”我猜这你会是这个反应,我也是。

在宣传层面,定位只能解决识别的问题,并不能解决竞争问题,而只有当这种识别具有唯一性,即在消费者心中,与需求对应的产品名称有且仅有你一个时,宣传定位才会有效,不信你去看那些靠宣传定位获得成功的品牌,没有一个是有竞争对手的,它们都是各自品类的垄断者。

总的来说,宣传定位的策略想要有效,必须具备以下五大必要条件:

A.需求自发产生的频次足够高

在企业界,英雄造时势不是不可能,而是超小概率的事件。纵观整个近现代企业界,我们也只看到索尼和苹果等极少数公司,是靠创造需求获得成功的,剩下那么多企业的产品,都是在满足人们已经存在的需求,这里研究的营销定位问题,针对的是“剩下那么多的企业的产品“。

自发产生的需求就像一块磁铁,本身就会吸引消费者,去寻找对应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反之,如果这个需求不是自发产生的,那就需要诱发它产生,其实这也就跟去创造需求没什么区别了。用宣传定位的方式营销非自发产生的需求,无疑会极大地增加产品的营销难度,而用自发产生的需求做定位,会使定位本身就对目标顾客有了吸引力,大大降低了营销的难度。

B.需求是长期存在的(至少1年)

一句话解释就是:如果你都还没来得及把营销定位做成功,这个需求就没有了,那不是竹篮打水么?至于有多长,前辈大师们说广告都要至少打一年,那这个需求的寿命总不能还少于一年吧。

C.有足够多的个体存在本需求

前文已经讲过,宣传定位就是在消费者大脑中,建立产品与某种需求对应的认知结构,它是依靠长时间打广告,使消费者形成牢固的记忆来实现的。一个产品本身就有研发和生产成本,在加上广告成本,如果这个需求是一个人一年才有一次的,而且有这种需求的人数还很少,那你即使是让所有观众都记住了,最后产品还是卖不动,血本无归,公司都要倒闭了。

其实,在讨论这个要素时,真正的重点是:符合宣传定位条件的需求,它的基数到底要多大,就算不追求具体的数字,哪怕是一个占比,或者一个规模上的数字区间,都是极有价值的。

至于具体的数字,我暂时还给不出答案,尚在探索中。

D.不能够再细分或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细分,有明显的边界。

适用于宣传定位的需求一定是不能再细分的,至少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细分。细分意味着会出现不止一个焦点,它是聚焦的天敌,如果一个需求还可以细分,能分成几类,就能够创造几个新品类,比如汽车,现在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细分,在商用车和乘用车两个大类下,就有重卡、轻卡,经济型、越野型、跑车、彰显地位型、驾驶乐趣型等多个细分,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汽车厂商,用“买汽车,就选某某车”当作宣传策略,结局无疑是失败。

适用于宣传定位的需求,一定是那些有着明显边界、非常容易被识别的需求,比如清晰的应用场景——过节送礼;或者是需求产生时的那种独一无二的痛苦——嗓子干呕,感觉有痰,臀部进入吐不出来;甚至是能够通过与另一个品类做类比实现明显的区隔——非可乐/非蛋糕/坐奔驰,开宝马,玩凯迪拉克等。

我们也看到一些产品,虽然想通过宣传定位获得营销上的成功,但是对需求没有清晰的界定,导致其识别性不足,比如“吗丁啉,恢复胃动力,帮助胃建康”,没有场景识别,没有痛苦识别,也没有参照其他品类做类比识别,消费者不知道在哪一种情况下去购买它,有具体的需求时第一时间也想不到它,毕竟人们有对号入座的斯达舒、江中健胃消食片,还有三九胃泰。

值得一提的是,斯达舒虽然通过宣传定位获得了成功,由于其产品对应了三个需求——胃痛、胃酸、胃胀,该定位存在被分化的风险,很有可能被分化成三个品类,如果这三个需求都符合上述5大条件的话。

E.需求的程度往往是有上限的,很难出现功效强弱的竞争。

这个条件当属五大条件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条件。宣传定位的策略之所以能够成功,不是因为企业出色的建立了顾客对产品的识别,而是这种识别在顾客心智中具有唯一性,即在消费者心中与需求对应的产品名称有且仅有你一个,也正是基于此,企业才能够通过宣传定位的方式,形成对其所在的细分市场的垄断。而要确保这种唯一性,除了要占据先入时机外,还必须没有竞争对手,但是对手有没有不是企业自己说了算的,它跟需求本身的属性有关。

适合宣传定位的需求,其程度往往是有上限的,比如你生了某种伤病,伤病痊愈就是你对药品功效的预期上限。任何一种想要摆脱痛苦的需求,都有上限,就是对痛苦的摆脱,而任何一种想要获得快感的需求,却是没有上限的,人们总是希望爽了还要更爽。有上限的需求,对于产品性能的要求也就有上限了,如果一个产品的性能直接达到了需求的上限,对手最多也只能做到和你一样的性能,却很难有机会超越你,赢得竞争的机会较小,对手往往望而却步。

有上限的需求,在功效上的竞争就很弱,先入为主的优势才能保持住,垄断才能够形成并持续。而反过来讲,没有上限的需求,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也就不会有上限,对手借助科技超越自己就变得很有可能,这个时候竞争就比较容易出现。一旦竞争出现,性能对比带给顾客的影响,就会把识别带来的优势淹没,人们始终都知道诺基亚是卖手机的,却在占有绝对性能优势的苹果、三星手机出现后,毫不犹豫的选择后两家,就是这个原因。可以肯定的说,科技性强的产品,都不能依靠宣传定位的策略获得营销上的成功,除非拥有足以垄断市场的专利技术,倘若是这样,企业凭借专利技术就能获得成功,宣传定位最多也是锦上添花。

即使具备了上述的五大必要条件,还是不能保证这种策略就一定能够成功,企业还必须同时拥有恰到好处的市场进入机会,要在需求出现细分之后、而消费者的心智尚未被占据的时候进入,既免遭市场半生不熟的痛苦,又有先入为主垄断市场的优势。

一句话总结,宣传定位的策略拼的是人无我有,而当不止自己一家“有”时,大家拼的是“我优”,这种情况下,宣传定位的策略会失效。

“定位”常见的理解误区

1)取物理含义,是具体需求的代名词,“你的产品定位是什么?”“我们的定位于高端消费市场”不能说这样的理解是一个错误,但仅仅把定位理解成业务方向,过于狭隘。

2)把定位当作一种普适的宣传策略,无视市场竞争形势和消费者认知现状,通通采用宣传定位的营销策略。实际上,这种策略是有严格的使用条件的,上文已做论述。

3)企图通过宣传自己的定位,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实现所谓的差异化。既然是竞争对手,在定位上是无法区分的,差异只存在于产品性能与服务,靠战略定位的差异实现,宣传定位解决不了差异化的问题。

4)混淆定位在经营战略与宣传策略上的区别,本文通篇也就是在讲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不要拦我!要对这些经典吐槽

“我们第二,我们做的更好”,前半句是定位,后半句不是定位,整个句子不是在宣传顾客对“第二”的识别,而是在表达“做得更好”,“第二”是“做的更好”原因而已,不能说这是对定位的宣传。

“有一个圈的薄荷糖”也仅仅是解决了识别问题,只不过这种识别,让自己比竞争对手多了一些趣味性。

对于大多数公司和产品而言,定位是一种战略,而非宣传策略,只有在某一类情况下,即当需求与产品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对市场形成了垄断时,宣传定位才能成为一种营销策略。而大多数情况下,细分市场已被消费者接纳,顾客能够轻松的识别,而且行业存在竞争,此种情形下,宣传定位其实是一件很傻的事情,消费者不会因为认得你和记得你,就会购买你的产品,诺基亚大家都记得住,在苹果和三星等竞争下照样倒闭。

你可能感兴趣的:(定位:你指定了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