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为臣之道

  说起蔺相如来,大家都十分熟悉,尤其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大家都耳熟能详。在世人心目中他几乎是个完人,具有了一个大臣应该具备的三项能力,同样一个成功的外交家。

  在秦昭襄王意欲从赵惠文王手中夺取和氏璧时,蔺相如当时也只是令缪贤的门客罢了。但蔺相如曾帮助令缪贤出谋划策,为他谋求更可信的生路,正因如此令缪贤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经令缪贤的推举,蔺相如登上了政治的舞台。

  当赵王陷入到底给不给秦国和氏璧的两难时,蔺相如帮助赵王给出了答案: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但赵王担忧秦王不守信用,不会给他城邑,但蔺相如却说:“秦国用城邑来换和氏璧,赵国不答应还理亏,秦国不给城邑,秦国理亏。两者比较,宁可答应使秦国理亏。”蔺相如成功说服了赵王。 就这样发生了十分具有历史意义的完璧归赵。接着的渑池之会,是以进行友好会谈的名义,实则背后却在进行着一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蔺相如早已料到,在临行之前,就交代好后事。在渑池之会上,秦王对赵王进行了公然挑衅,让赵王为秦王弹奏一曲瑟,但弱小的赵国只好接受,秦王并把它记录在史料里。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秦王,但强势的秦王,怎可敲击?蔺相如就急中生智,以威胁的方式让秦王为赵王演奏,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不卑不亢。连续取得了两次外交上的胜利。有这样的大智慧,算不算一个大臣应该具有的能力呢?

在这两次外交时,蔺相如也将他的“勇”,体现的淋淋尽致。当秦国不愿意用15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时,蔺相如就打算与和氏璧一同撞在柱子上,就这样蔺相如才保住了和氏璧。在渑池之会上,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就说“五步之内,我蔺相如要用颈血来将满大王的身子。”司马迁也评价说,一般的是人,却往往胆怯而不敢奋发正义之气,而蔺相如发扬正气,声威敌国,只不过是一死罢了,知道怎样为正义而牺牲的人,一定是勇敢的。

在两次外交的胜利后,蔺相如得到了提拔,排位在廉颇的上面,而这是廉颇当然会有些不满,认为他仅凭一张嘴立功,并没有什么本事,廉颇也扬言说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听到同样也不愿和廉颇相会,蔺相如每次都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去和廉颇争位置的高低。但蔺相如最终在紧急的情况下跟群臣们说:“以秦王的威风,我蔺相如,还敢在朝廷上斥责他,侮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平庸无能,我难道单单怕一个廉将军吗?只是不愿发动内乱好了,如果两虎相斗,一定不能并存,这样做是把国家危难放在前头, 把私人恩怨放在后头。”就这样廉颇背上荆条,在蔺相如府前请罪,发生了流传千古的故事《负荆请罪》。难道蔺相如如此的谦逊,有大格局的人,算不算所有群臣的榜样呢?

  这就是蔺相如的为臣之道,使赵国危难之中铤而走险支撑了下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蔺相如为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