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从菲律宾节节败退、仓皇落逃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在国内的支持下,终于有机会反攻了。
对日本的首场反攻,是在澳大利亚北部的新几内亚岛,再具体点,是布纳丛林作战。
在多本美国学者所著的不同版本的麦克阿瑟的传记中,都提到了他此次反攻战的细节,其对日本鬼子战斗力甚为担忧。
9月25日,他在给属下军官讲话时说,日本人作为军人,比德国人更强。而日军中筛选出来的最强者,又被派往西南太平洋战区,“如果他们集中兵力攻占新几内亚,我们就无法阻止他们。”
和在菲律宾时的情况一样,澳大利亚的部队,多是民兵冒充,谈不上什么战斗力,所以老麦很绝望。
日本,接连攻下菲律宾等南太平洋岛屿后,一路南下,直逼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的天然屏障。日本攻下它,意在控制战略要地莫尔兹比港,目的是切断美澳航线。
为了给美国陆军施压,争取支持,麦克阿瑟说:“如果新几内亚陷落,那么在未来100年中,太平洋地区就是日本人说话算数了。”
在向美国陆军部汇报布纳和戈纳岛战略时,他说:“我可以在48小时内把这两个地方占领。但代价是每消灭一个日本鬼子,我至少要牺牲5个美国士兵。”
他借此向国内要支援,“如果有足够的火力和时间,就能让日本在饱受轰炸中和饥饿之苦中最终投降,这样,美军伤亡就可以比敌人少。”
最后战斗的实际情况如何呢?
美国作家杰弗里·佩雷特在传记中说,被派到布纳和戈纳的队伍中,有半数人阵亡、受伤、或因病撤出。他的部队比日军损失大的多。
“为驱逐布纳2500个敌军,付出了2343人的战斗伤亡,和2044人因疟疾退出。戈纳的伤亡清单也大抵相当。为了打退4000日军,共有7500人伤亡、退出。”
其大概比例,接近“消灭一个日本鬼子,就要有2名美国士兵伤亡”。
对此,麦克阿瑟在此战胜利后的报告中称,其原因有3:
1.攻方损失通常就是比守方大,何况是防御工事“复杂性、深度和坚固性皆惊人的”日本人的防御;
2.这个数字中包括相当部分的因自然生病而退出的人员;
3.在没有时间紧迫的要求下,没必要迫使部队匆忙进攻,我们最注重的是保存我军实力。
麦克阿瑟战争报告中的3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最精锐的”日本鬼子的强悍,同时可见美国人对士兵的保护,不以人命垂死相博,注意保存实力。这是与日本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