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何时,朋友圈里微店拔地而起,所卖之物也基本与友人性情相符。吃货卖西点面包各色食物,爱美人士卖代购美妆,有公主情结的卖美丽衣服,宝妈卖母婴用品,不知不觉被拉进无数朋友的朋友的购物群,各色产品一应俱全……仿佛置身于巨大的商场,被虚拟推销刺激着本不敏感的购物神经,手机里好像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好像只有卖和买两类人群,而背后操盘手时刻展示出千篇一律小家碧玉营销的婀娜姿态。
而成熟的传统商业骄子们也无法不迎合这移动互联网与商业化粘腻的脚步。就不说淘宝京东苏宁这些老电商标杆了,旺市百利网上商城用户体验虽不敢恭维,但也在努力不断进取之中,为不服输精神点赞。
比如,某知名垃圾快餐连锁店看到对手的手机购物app上线推广后,也迫不及待的向每位来到实体店的顾客推荐如何下载使用本家app,再施以小惠。
再比如,某天去常去的火锅店点餐时,不知什么时候都得预约,自助网上点餐了,好像食客如大数据或狂热粉丝一样难以管理,以至于必须以网治之,人工服务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羞涩的萎缩在暗淡的灯光中。
再比如,各大品牌店除了自家官网,app也早花枝招展粉墨登场,相比之下,实体店营业额度受到影响,虽然真实的购物体验依然不能被取代,但线上购物完全可以分庭抗礼,也许是对营业额不满,常去的几家店最近正关门整修……
有多少钱可以重来?从个人散户到商家模式,都急切登上移动互联网平台分得一杯羹,从移动购物中,从消费者们动动手指的冲动与对各种花样利诱的轻松愉悦中赚取更多利润。一片红海的移动营销中,它几乎无所不包。
看铺天盖地的自媒体,暂不讨论微博、微信公众号,各种直播平台走高与走低和盈利模式,因为不关心现在,只好奇它们的未来。也曾和出版行业的朋友讨论,现在铺天盖地的自媒体对你们会不会有冲击?对方并不以为然,并解释,所有的渠道他们同样已经想到,但他们做得更加精深,更加专业;更加有职业操守和底线。是啊,哪怕是面对百度这样的牛前辈,点击首页的新闻推介,难道不正赤裸裸戳中了痛处?
02
从移动互联网颠覆实体,再到借助实体体验店增加各种app用户粘性的例子层出不穷。去VR店玩耍,游戏活动硬是把欢乐谷的各种刺激体验迁移到小小的全方位视觉传感器和动感座椅。但是,如果真的玩过云霄飞车、天地双雄或跳楼机,如果真的还保留着游戏结束时双脚落地,浑身肾上腺素炸开四处奔腾的回忆,会觉得这种VR模拟还在童年。
可若看过Black Mirror第三季的游戏体验者库珀这集,你还会觉得这种未来难道只是导演怪异荒诞的故事表现风格么?答案恰恰相反吧,至少在我眼里,所有的荒诞不经,所有的怪异离奇真实无比。因为表现的离真实太近,反而让这一季失去了前两季讨论主题的惊艳、深入和前瞻效果。
你如此渴望真实,却不得不在巨大的消费主义和娱乐狂潮中,在对网络信息化的过度依赖和对现实的迷失中进行失败的提取?
似乎,一切来得如此廉价,一切来得如此简单,一切来得如此轻薄,人人都可参与其中,真是件好事情?快睁开眼睛左右看看,在如今移动互联网上,那些有品味的免费福利提供者背后到底是谁?
占领朋友圈的微商们,自我宣传符合潮流,各种标题党在朋友眼里或许多是哗众取宠......正因为有了这些连接真实与虚拟的平台,个人的愿望,不管是娱乐,是情怀,是谋生或其他,都得以施展,当你化身苦苦耕耘的螳螂,别忘记黄雀还在老地方久久凝望。
03
比起十年前,每个人都更像是只透明的肉鸡,大数据不必像黑客一样走后门,而是无孔不入的将你信息化成一个点,钉在一面巨大的数据挖掘展示墙上,也许未来这里就是你各种意识的终结。
除非你不是一个普通人在战斗,除非你具备成功的各种条件并时刻延续创造着那些条件,那些在实体经济中赚到的第一桶金,或许同样可以移情于移动互联网浪潮并卷土重来。
而像凯叔讲故事这样生于网络,大红大紫于网络,最终尘埃落定为产品营销商而非儿童公益的公众号千百万里也难挑其一。如果想象力实在不丰富,请认真调研一下人家成功背后是什么?
放眼十年后,都说人工智能可代替越来越多的职业。具体列表此处省略三百字。而现如今借助移动互联网能做的一切是否也可被更多的未来平台甚至人工智能所替代?现如今,我们你们他们借助移动互联网能做的一切除了平台本身的便捷特色之外,它的创造力、情感粘度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卓越能力如何体现?
要想与人工智能区分开来,不论开微店还是自媒体,所要凸显的是生而为人的独特标签。在人工智能领域,情感与创造大概是两块最难啃的骨头,即便这样,能写作的app早已不是幻想,小冰都会作诗了。无人超市淘咖啡虽然今年7月份着实火了一把,但其中的计算机视觉等混合识别技术,以及物联支付模式说出来也不再会被消费者们惊为天人。
04
与人人借助移动互联网聚财发声的狂欢不同,还有些人,借助平台试图做出有想法的产品。比如一点咨询app,像Zaker一样的可以定制个人化的资讯,同时也会海量获得用户各种后台信息,如地理位置兴趣爱好等。
但它背后也有陷阱。比如为满足效率优先的算法,带来了为求点击率的标题党满天飞现象;比如情绪泛滥的文章,因为点击率高就是品质好么?再比如,定制信息模式下,用户越喜欢什么,它越推送什么,久而久之,用户视野被局限为自娱自乐的井底之蛙。
现在的人工智能准确说还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但它和人类智能一样,都有学习能力,而且需要学习优秀的文本材料和经验,而不是历史和时代的口水,因此,把控好优秀的标准尤其重要,而什么才是好,在人人急功近利的时刻已难界定,所以,那些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人群,无论在商还是在媒体都是极其重要的守门人。
比如真融宝app,虽然它也是无数金融与科技结合的产品之一,但听了创始人背后的成长故事,人们会感情用事的想起这句话,传统的金融是嫌贫爱富的,但真融宝可以帮普通人理财。将现实理财与普世价值观结合,仿佛锦上添花般让普通金融行为散发类似劫富济贫的反商业社会常规的性格光辉,哪怕只是个与众不同的说法。
所以有多少钱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卷土重来?最紧迫的问题好像不是又做成了几单或多少阅读量,而是如何才能让它们有独特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 如何有感情和创造力?如何有人工智能正在努力学习却仍在求索的两大模拟难题?
如果科技与媒体、零售、金融、娱乐,教育等任何领域结合之果仅是促使该领域产品更便捷的线上商品化,而不能帮我们深入思考,不能帮我们更新理解,不能帮我们开拓视角,不能带来情感上的震荡,那么任何交易,哪怕是为知识付费,也只是像站在自助贩卖机前或超市收款台前买了瓶矿泉水那样平凡。
如此平凡的事每天被重复刷新万千亿次,你的平凡与我的平凡没有差别,线下与线上各种玩法的神秘面纱早被戳穿,新鲜感随风凌乱。
若果真如此,为何我要舍弃日渐稀有的真实,为足不出户的懒惰和所谓便捷,所谓更有效的时间管理成为没有优越情感体验和毫无创意的你的忠实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