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华为研发部门从深圳搬迁到东莞,仅仅是因为房子贵吗?

7月2日华为研发部门从深圳搬迁到东莞,仅仅是因为房子贵吗?_第1张图片

在国内,华为是一家很牛气也的确有牛气资格的企业,在全世界通讯设备领域做到龙头大哥地位后,近年来智能手机领域直追苹果手机的势头强劲,引人关注。

7月2日,之前传闻华为要搬迁到东莞的消息终于靴子落地,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据媒体报道,40辆8吨卡车、60车次,把华为2700多名员工正式搬迁到了东莞的松山湖。

阿里可以玩西湖论剑,华为这下也可以“松山湖论道”了。

于是乎,很多媒体、自媒体开始就此次事件进行多角度分析,其中最热的论点是——深圳房子太贵了(最近约5.6万元每平方米),无论华为总部所在地龙岗区的3.6万元每平米还是东莞松山湖周边的1.6万平米的价格,都比之便宜了很多。

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先生,也在媒体公开表示:深圳房价有些贵,房地产太多了,没大块工业用地了,而且这么大规模的宗地,华为可能也“拿不起”。仍处于上升通道的高新技术企业,既想扩张,又不想投入过多的传统资源要素成本,这也许是任掌门没直接讲出来的话吧。

再深刻点看。华为这么多年每年坚持投入10%以上的年营业收入到科技研发领域,据然都没于搞出一两个“原始创新”技术来。如果,其花大价钱买地,也开始玩房地产,不再增加科技研发领域的投入包括内部制度创新,估计最近公开表示未来要成为“美好生活供应商”的万科总裁郁亮也会惊掉眼球与下巴的。

也许再坚持几年就可能在某些领域突破原始创新空白的华为,仅从媒体爆料信息勾勒的创新阶段看,的确是不能干令友邦惊诧之事的,搞战略转移,降低总体运营成本,保持科技创新战略定力不动摇,把富余的资金持续用到科技研发领域,才是明智之举。

而华为的员工未来不仅收入会提高,工作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还可以用更少的钱买更大的House去住,用更富余的钱去组团炒房,岂不美哉。

综上分析,不难发现,本质上而言,华为是想把钱用到刀刃上,攫取未来原始创新的超额利润,抢占某些领域行业的国际市场话语权,而绝非仅仅怕深圳的地价贵。

这是第一层涵义,还有第二层涵义需要进一步深挖。

这第二层涵义,还得从万科总裁郁亮“美好生活供应商”的说辞聊起。要知道之前万科可是瞄着“最佳住宅供应商”目标而去的。这种说法转变背后又有何深意呢?

单单从房价来看,网络上文章早已泛滥,基本分为上涨派、下跌派和热点城市上涨派等,我在此不多言了。我想从“匹配”的角度谈一些看法。

“美好生活”是国内基本矛盾转变后出现的新词语,郁总首先是要与当前国内政治判断相匹配的。在这种大环境匹配导向下,房地产商万科为什么开始避而不言“开发、建房”等,而是开始提“服务”了呢?

若干年前,我看报纸,发现不少在香港上班的老外因为买不起房,只能上班期间租房或住酒店,周五下班乘航班回自己的国家度周末。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为何还能勾起我的兴趣呢?

是高铁生活圈的出现,触发了尘封的记忆。

近年来“八纵八横”高铁客运大通道的形成,人们一日之间往返五六百公里范围的“1小时”“3小时”生活圈习惯的形成,这些都会慢慢改变未来人居观念的。如果再考虑到各种宣传“会飞汽车”的视频及其与汽车比肩的价格,一旦低空民航领域放开并配套成熟的空中管制举措,你觉得未来生活会有什么改变呢?

发达的交通设备及配套安排,让短时间内比方说一两个小时到达五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成为现实时,也开始悄悄蚕食、改变我们以往坚守的多年的理念比方说住房。

在哪儿上班、孩子在哪儿上学、周边有无配套的医疗商贸养老机构,等等这些我们现在在意的房价上升因素,其实也毫不留情地框定了我们的住房选择。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都可以在家上班、孩子受教育也能实现全部就近、医疗商贸养老都可以上门服务了呢?

去年李彦宏“吹牛皮”要搞无人驾驶汽车,你信吗?这两日其第100辆无人驾驶试验车就已经在南京金龙汽车厂下线了。全球、全国网络式协作创新大趋势下,一个好的理想、想法从产生到孵化为现实再到形成商业化产品进入市场,越来越快了。如果考虑到未来五年“放管服”改革释放出来的行政服务效率利好,这个速度还是进行时,并非完成态,未来会更快。

如此环境下,只要国家政策允许,任何对美好生活的想法只要有足够的公益、私人利润价值,都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比如三五年变为现实,实实在在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家上班、在家上学、门口受教育、上门式养老医疗和商贸服务,等等,都可能在下一个三五年中成为现实。何况其中有些已经美梦成真了呢?比如远程“互联网医疗”、外卖、网络购物等等就已实现了门对门式的服务。

假设三五年后上述都实现了,人们与住房之间的约束性关系需求淡化了,至少不再如同当下一般那么刚性了,你猜人们会怎样看待住房呢?

有钱人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现在无数城市中的房子如果无法升级改造到他们满意为止,他们会不会选择在生态环境更好的地方生活呢?会飞的汽车、电池蓄能和动力系统的进化,只要配套到位,未来三五年,一个人会不会住在生态优美、有山有水的房子里,在晨练后喝着早茶或咖啡,轻松驾驶会飞的汽车风驰电擎般前往五六百公里外的一二线城市去上班,或者去进行商业洽谈呢?

即使没太多钱,如果高铁再提速,比如从北京到太原的最快两个半小时提速到1个半小时的时候,无论在北京还是太原常住的人们,还会如同现在这样在意房子吗?年青一代人会不会选择更生态宜居的地方而非现在的一线、二线标准呢?

这些场景,我想距离当下并不遥远,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过上了如此的生活。而当越来越多人选择这种新的更加生态、经济生活方式的时候,人们的思想终于从“住房”中开始慢慢解脱出来了。

生态环境好不好,是不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等等,现在听起来觉得前卫的标准,那时很可能成为共识,并影响人们的诸多决策,包括“购房”。发达的交通方式终于可以让人们摆脱空间束缚,以一种舒服的姿态穿梭于多个地点享受“生活与工作”的乐趣了。

如同时下的巴厘岛等旅游地一般,区域最亮的名片、最大的魅力是生态宜居,其次才是必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等。即使没有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也不打紧,也许有些人就喜欢居住在有些野味到的生态美地。

说了这么多,万科总裁郁亮“美好生活供应商”背后所蕴含的对时代深刻变革的洞察,也就是上面所谈到的第二层涵义开始浮出水面了。

区域竞争、企业竞争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区域竞争在此轮营商环境竞争后将进入一个“生态环境”竞争时代,哪个区域、哪个城乡的生态宜居指数高,就会成为新兴高地,吸引集聚各类经济要素,尤其是人气。受此影响,企业在生产制造、技术创新能力基础上,会增加新的能力偏好——绿色生态服务能力,房企也不例外。

因为,无论人类创造多少奇妙的东西,最终都是要服务于人类自身的。人的需求、理念一旦发生巨大转变,与之配套的所有外在都会随之逐步发生转变,包括房子。

华为看透了这一点,于是开始通过多种办法包括转移工作地点来降低运营成本,准备集中优势资源在技术创新领域有大突破,快速攫取超额利润,来应对这种因人的变化而引发的诸多连锁反应,以巩固华为在下一轮竞争中的江湖地位。

万科看透了这一点,开始明确提出自己的转型口号,重塑团队理念,调整企业战略,超脱房地产商概念,注重提高万科的服务能力与品质。

房子贵,当下看,的确没错,但更长远的看,结合市场的多方举动看,那只是表象和冰山一角,其下的冰山才是主角。

对企业而言,无论现在帐面资金多寡,一定要居安思危,把钱花好,花到刀刃上,为未来买单,早作战略转型准备。

对政府而言,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要太过注重于时下“一城一池”的得失,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到优化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两件”大事上来,一是排除一切干扰,一心一意尽快落实好“放管服”改革政策,简政减费降税,逐项梳理,降低政务制度性成本、物流成本、生产制造成本,减证便民,为区域群众办事和企业创业提供便捷舒适满意的环境,来抓去此轮改革的最大红利;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落实好“河长制、湖长制”,制定大手笔大投入的城乡一体“生态修复治理和发展规划”,加强审计纪检和信用监督、随机监督等手段,力争在下一个五年成为全国排名靠前的生态宜居、兴业兴产之地,构筑未来区域核心竞争力。

如此,华为从深圳搬迁到东莞举动的启示,就超脱现象,直达本质,大大增值了。

人们也不再需要夜不能寐纠结于房子贵贱了。

有那担忧的功夫,不如抽空在门前屋后、家中多栽培一些绿色植物,岂不更舒坦。

(完结)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7月2日华为研发部门从深圳搬迁到东莞,仅仅是因为房子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