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中餐厅》第七期节目播毕,全国网0.96、CSM城域1.2的收视率,使得节目继续着双网第一的不错战绩;而网络播放量突破15亿的同时,使得《中餐厅》真的成为了一匹“黑马”闪耀在2017年综艺的暑期档。
除了赵薇、黄晓明、张亮、周冬雨和靳梦佳的明星号召力,除了展现了五位明星合伙人的经营理念,除了青春叙事,《中餐厅》的意义还在于它一直强调着一个人生命题——“没有什么不可能”,而这也使得《中餐厅》有了超脱其他同类型综艺节目的意义。
角色转换之间,
完成自我突破的“戏剧感”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这句莎士比亚的名句,诉说着一个道理:对于个人而言,勇敢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勇于跳出自己已经习惯的舒适区,人生就可能获得更加丰富、别样的解读方式。毫无疑问,《中餐厅》就为几位明星提供了这样一个突破自我的机会。
褪去明星的光环,当五位合伙人穿着便装,素颜出现在《中餐厅》的镜头里的时候,他们完成了第一个角色转换:从明星到餐厅合伙人的转变。从最开始对于海外创业的懵懂无知,到几个人一起去超市为餐厅添置用品;从完成的第一道菜到接待好第一桌客人,在不断的定价争论、经营理念的碰撞中,在客人或满意的微笑或诚恳的建议中,他们也让中餐厅逐渐走上了正轨。
可以说,短短的20天,几位明星合伙人却经历了以往人生中从没设想过的情节,而这也注定会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一份值得铭记的经历。
而在具体的角色分配中,五位明星合伙人也完成了从演员、模特、主持人向“服务员”的角色转换。赵薇体验的“店长”角色,她需要强大的领导能力;黄晓明时而接待员,时而的厨师角色,他需要较好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张亮作为主厨,却要在这个中餐厅完成买菜、备菜、炒菜、端菜等全套服务,这是对体力与耐力的考验。
周冬雨体验的“吧台小妹”,她也需要跳脱曾经舒适公主的生活,努力为客人提供周到的服务;靳梦佳不用说,一直洗碗也让她感受到了每一行都有不易之处。更关键的是,在最新一期播出的节目中,店长赵薇采取了48小时主厨轮班制,周冬雨则成为了“改革”后的首位主厨。
这对于毫无烹饪基础的周冬雨而言挑战巨大。因此,当她好不容易适应了“吧台小妹”的角色后,这一次转变又倒逼着她自己突破自身的阈限,不断进步。
虽然还是很害怕油锅,但是靠着“防油神器”——手套,她还是在张亮的指导下完成了一道道菜——豆瓣鸡、茄汁大虾等等。倘若没有这次的角色转换,可能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会有这么大的潜能,更不会因此对张亮的辛苦感同身受,向张亮喊话:“我终于知道你为啥犯心肌炎了!”。
因此,无论是从明星到合伙人的转变,还是从吧台小妹到主厨的转变,这些角色的变化都让几位明星合伙人不断突破着自我的极限,从而证明了“定律是用来打破的”这一命题。
中国与世界之间,
“食物”串联着文化交流的使命感
当然,“定律”被“打破”在《中餐厅》里绝不止明星合伙人的自我突破,还有节目对于文化交流命题的注解。其实说到与他国的跨文化传播,以往的主流做法是通过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向世界展示中国;或者是在奥林匹克赛场,通过竞技比赛让世界看到中国;再或者在综艺节目中,也是通过境外游的方式,展现着国外的特色文化。
而《中餐厅》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它取景于异域之地泰国,却通过中国食物回望着中国,不少外国人可以在中餐厅感受到中国文化,而这样的文化交流无疑是走胃、走心的。
所以,《中餐厅》的逻辑是让世界看到自己,而不是自己再去看世界。对此,总导演王恬曾说到:“不管是选择开餐厅的主题还是以象岛作为餐厅经营地,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象岛上的中国人不多,而中餐厅更是从未有过。”
因此,当象岛上的泰国人、西班牙人、瑞典人都被“中餐”吸引到这里,当宫保鸡丁、菠萝古老肉可以满足外国人对中国的想象,当水饺、馄饨也能在象岛得到外国人的支持时,通过食物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当然,《中餐厅》还通过了一些细节表现展现着中国的精神文化:比如黄晓明送给顾客们的扇子、中国结;比如在音乐演奏区,曾被唱起的《有一个姑娘》;还有刚开始营业时的《还珠格格》的海报,甚至几位明星合伙人的热情,都成为《中餐厅》拉近与顾客距离的有利媒介,文化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也就自然产生了。
快与慢的张驰之间,
“慢姿态”创新着户外综艺的制作框架
而从节目制作的角度来说,《中餐厅》又将“慢综艺”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和曾经追求悬念、讲究矛盾冲突和刺激感的“快综艺”相比,2017年暑期档《中餐厅》的“黑马姿态”证明了节目打破了人们只爱“快综艺”的定律,因为它让人看到了“慢综艺”的美好:
在制作上,《中餐厅》无疑是精致的。首先,是节目讲故事的功底深厚。从明星合伙人的艰难开始到他们逐渐熟悉了经营后的驾熟就轻;从赵薇黄晓明老师的驾到到轮换主厨的机制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有矛盾冲突,也有惊喜重重,这也使得故事不至于过于平淡。
其次,是节目的后期要加鸡腿。恰到好处的BGM、形象动感的动画、花字,还有适时的文案,提升了整个节目的质感。
而在情感的共鸣上,在炎炎夏日,人们工作都处于十分紧张的当下,《中餐厅》让人看到了蓝天白云大海,看到了沙滩美女和美食,于是它做到的就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谁让和夏季最为匹配的就是海风、沙滩、啤酒、美食呢?因此谁说“慢综艺”难出彩?《中餐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所以,这是一档充满了“逆向思维”的节目,亦是一档展现诸多挑战的节目。在这里,它论证了“定律是用来打破的”这一核心命题:当不会做饭的周冬雨也当起了大厨,谁说90后女生不会做饭?当中国的文化也可以通过“食物”被传播,而不仅仅是通过“说教”的方式时,人们会发现原来文化也可以走胃、走心;当节目以一种“慢姿态”进行叙事时,在快与慢的张弛有度之间,我们也会发现原来综艺还可以这样做。
《中餐厅》正是在这些不断的“打破”中,让人懂得了“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