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听说读了《自卑与超越》的人都不自卑了,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读了这本书,效果还不错,所以推荐给诸君。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自卑与超越》是一本与个体心理学相关的书,书中提到最多的是“合作”和“认知”。

      01  关于合作:“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

      不管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们都不可能单独存在,总是在一个或大或小的集体里。而你与身边的人的合作能力,决定了你生活的是否快乐,顺利。

        孩童时代,母亲对孩子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很感兴趣,爱护自己的孩子,并教会孩子如何和他人合作,将有益于孩子的一生。如果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毫无兴趣,在照顾孩子时表现出不耐烦,粗野,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犯罪的几率会比前者要高一些。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童年没有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缺乏安全感的人,就是比常人还要自卑一点的人。因为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所以不会轻易去麻烦别人,一个人披荆斩棘,走过大大小小的坎,一个人消化所有的悲伤与孤独。因为接触新的人,不能按自己习惯的方式来控制局势,那样会更没有安全感。所以小心翼翼的维持着现有的小圈子,没有兴趣去结交新朋友。

        缺乏安全感的人将自己控制在一个“安全的”活动范围,规避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意外。对安全范围外的世界不接触,也不感兴趣。而这种对什么都没兴趣,没激情的状态只会让我们更加自闭和自卑。

        如果想要改善自卑的心理,就要学会对身边的人和事物感兴趣。第一,对他人感兴趣,由衷的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主动帮助他们,赞美他们,相信这样的你会得到正能量的反馈。不要害怕与别人接触,“总要有人先开头的,如果别人不和你合作是他们的事,我的观点是你自己先开头,不管别人合作不合作。”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二,要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敢于挑战新的困难,勇往直前,“因为当我们努力达成目标,并且实现了,就会获得优越感,从而感觉到自己的强大。”这种安全感是别人给不了的,是自己的勇敢给自己带来的最好的礼物。

  02 关于认知:“生命意义不取决于环境,而取决于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这个,决定了我们。”

        前几年流行过一句话:听过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就是个最好的例子,虽然我们被灌输过很多大道理,也目睹了别人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巅峰。却依然没能改变自己平庸的日常。不过是因为我们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在网上看到的激励人心的热血口号,自从保存进相册,就再没点开看过。

        没有从内心改变过什么,以前认可的,现在依然认可,以前否定的,现在依然否定。对这世界的理解,一如从前。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因为一个人只有先从思想开始改变,然后才会有行为上的变化。“经验并非成功或失败之母,我们的生活经验对我们没有太大的用处,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赋予经验的认知和意义。”

        而思想的改变,源于认知的改变。比如你以前看不惯的某些现象,现在可以理解了,甚至成为其中的一员。

        年龄越大,想法越成熟,其实这个成熟的过程,就是认知的改变。你开始赋予身边这些事物新的意义, 并且做出与曾经截然不同的反应。

        03 关于我自己:终于不再玻璃心,终于也是个乐观爱笑的孩子 

        从前的我非常敏感,常常因为别人一个无心的动作、眼神受伤,感觉全世界都不在意我,不爱我。时常为一些莫须有的想法生朋友们的气,弄的气氛非常尴尬。从前的我,是我自己都讨厌的那种人。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渐渐意识到,心里想看什么,眼中就会看到什么。于是不断告诫自己,一切都要往好的方向去想,当我面对我身边的朋友,我开始理解他们偶尔对我的忽视,我知道这很正常,他们不是故意的。而我更没必要拿别人这些小小的不周到大作文章,上演内心大戏。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经看到一个视频,说总结司马懿的五句话,其中一句是:“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到的都是朋友和老师。”说的真好,目之所及,皆是心之向往。

        从前的我特别害怕聚会,因为朋友会带着他们其他的朋友,所以,我从不参加朋友们的生日聚餐,当约了一个朋友,而她又带来一个我不认识的人,就会导致我从头到尾都非常拘谨,局促不安。而现在,我不再排斥聚会,她们带着其他朋友过来时,我也会努力去和新朋友们交流,并且试着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我的变化不是看了《自卑与超越》后发生的,但是当我看这本书时,我发现我的实践逐一证实了书中的理论。果然如杨绛所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 直到后来才发现 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 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自卑与超越》全文十二章,涵盖童年的影响,梦,家庭的影响,青春期,学校的影响等等。本文中所有没有特别说明的“”内为《自卑与超越》原文摘抄引用,图片均来自电子版的《自卑与超越》的配图的截屏。)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卑与超越》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