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藤上三个瓜(修改版)

一根藤上三个瓜(修改版)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一章

1937年9月22日。国民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重庆。

一园大戏院①门前,一枚一人多高的疑似航空炸弹,尾翼朝天头朝下插入沙包堆,孤零零直矗矗的,引人瞩目。

①一园大戏院:重庆解放后,由西南文教部接管。1951年改名人民剧场。八十年代初期,市川剧院青年演员集训队在此处演出川剧。后为市中区川剧团场地。

一园大戏院门前的公路叫大梁子,即张恨水在其小说《纸醉金迷》中写到的百货游贩交易一条街。梁子指山脊,大梁子就是渝中半岛的山脊,也是重庆古城的龙脉,又称龙脊。其东起朝天门,西连枇杷山,横亘城中。重庆人习惯以大梁子为界,依地势高低把市区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即大梁子西北面止于嘉陵江畔一片称做上半城,而大梁子东南面靠长江一侧称做下半城。1932年以前,大梁子一直是青石板铺砌的街道,也有上大梁子街与下大梁子街之分。1939年市政府将大梁子更名为中正路。重庆解放后又改名新华路,沿用至今。

一根藤上三个瓜(修改版)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梁子漫坡起伏的路面上,黄包车、行人和肩贩川流不息。间或有几辆小轿车驶过,开锣喝道似的一路鸣笛,又直冲横撞。吓得黄包车纷纷避让,满街乱窜;行人左躲右闪,乱跄乱跌。一个个瞋目竖眉,破口怒骂。

“蚂蚁子爬芋头梗梗——槽槽痒唛!”

“老母牛荡秋千——牛批去牛批来的,得意昏球咾!”

“背时砍脑壳的,飞叉叉地赶杀场啊,都争倒去挨头刀!”

“打嫩颠儿的②,额楼上长鸡儿要日天,敢朝你老汉儿撞!”

②打嫩颠儿的:巴县土话,指骂人打短命。

“野舅子些,开个小包车幺不到台③,沟子下头夹黄鳝——行市溜咾!”

③幺不到台:巴县土话,指自认为了不起。

“敲沙罐的,黑(骇)死王三儿他妈,差点撞到老子!尻你先人板板,万人牌牌儿!”

八叉挥舞着警棍,东奔西跑的,忙活了一个钟头,累得鼻蹋嘴歪。一直在截拦和追逼行人及肩贩,不停地吆喝道:“走过路过,千万莫错过,都到一园去!哎,一对对二筒①盯倒我做啥子?我不是你们的补巴老汉儿②!都到一园去,猪耳朵听倒没得?嘿!你们乱跑啥子?你们展劲跑,老子黑起沟子撵③!不把你们追得满天飞,你们不晓得啥子叫‘狗撵鸡’!”

①二筒:谑词,指眼睛。

②补巴老汉儿:巴县土话,指后爹。

③黑起沟子撵:巴县土话,指拼命追赶。

行人与肩贩一边四散逃走,一边骂骂咧咧。

“你娃估倒④老子们进戏院看戏,鬼头刀把⑤地想做啥子?你们这些乌棒⑥,一天编方打条⑦的,把老百姓码干吃尽⑧!”

④估倒:巴县土话,指强迫。

⑤鬼头刀把:巴县土话,指包藏祸心,搞阴谋诡计。鬼头刀安上刀把,就会乘间作祸。古代使用鬼头刀者,除刽子手外,便是杀人劫财的匪盗。

⑥乌棒:又名乌鱼、乌里黑、黑里头、蛇头鱼等,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贪如饕餮。此处指聚敛无厌的旧警察。

⑦编方打条:巴县土话,指想方设法。

⑧码干吃尽:巴县土话,此处指敲骨吸髓式浮收勒折。

“是哦,我们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这些乌棒巧立名目乱收陋规、乱搞摊派;不是借端索贿,就是借故敲诈。我们实在负担不起,他们上午唆使烂滚龙⑨无理取闹,下午就直接脚尖锭子⑩地‘打赏’。打累了,用‘法绳’绑了双手,横拖倒拽拉去‘关鸡圈’、‘坐饿关’!龟儿子些黑心歪尖,刮毒得很!”

⑨烂滚龙:巴县土话,指地痞流氓。

⑩脚尖锭子:巴县土话,指拳打脚踢。

一根藤上三个瓜(修改版)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沟子不黑不是角色,不给我们来个刮骨抽筋,乌棒些不算刮毒。逼我们扫锅刮灶,又东挪西借欠一沟子债,他们才得财买放。看我们把锅儿吊起打当当①,他们一边分钱钱,一边鬼笑穷!”

①锅儿吊起打当当:巴县俗语,比喻穷得无米下锅。

“弹压警②不坐弹压席③白看戏,跑出来帮戏院拉客,脑壳有包!弹压席上有热毛巾、好烟好茶、粑粑饼饼、瓜子水果招待,还有专人陪侍;你娃不在里面享受优待,到外头把人满街撵。远看你生机勃勃,近看你哈(傻)批戳戳!”

②弹压警:民国时期,世扰俗乱,戏园子、影剧院九流三教蜂屯蚁杂,打架斗殴、砸园子等治安案件时有发生,闹出人命也屡见不鲜。为了防患于未然,及时禁暴止乱,警察局派专人到场“巡察、弹压”。后来是个巡逻警都成了弹压警,随时明公正道地蹭戏。

③弹压席:一般在戏园子、剧影院楼上或楼下前三排的正中位置,安放着一张方桌及数把圈椅。方桌上摆了一座插“大令”用的令箭架,并备设香烟、鲜果和茶点。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根藤上三个瓜(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