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时代的一剂良药——读《深度工作》有感


让你的头脑成为透镜,汇聚专注之光;让你的灵魂完全投入到头脑中的主导之物上,尽情吸收思想。

                                                               

      ——安东尼.达尔梅斯《知性生活》


加速时代,一天不学习就落后了,我们都认

识到快速学习的重要性。然而信息传播之快

之多,导致不可忽视的弊端——知识焦虑在

人群中蔓延,浅度学习开始流行。我们的注

意力被各种信息强占。

还记得那个公式?注意力>时间>金钱。

如何拯救我们最宝贵的注意力呢?

如果说李笑来老师的专栏里写到了管理注意力的入门,那么我本周跟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深度工作》是一本管理注意力的进阶读物。

                                                                                                  一

让我先说说自己的经历:

高中时候,我特别喜欢思考物理、数学难题。处于青春期的我,有着充沛的感情和体力,别的孩子早恋的早恋,打游戏的打游戏,而我偏偏迷上了高大上的物理。在书桌前学习,一坐就是4,5个小时,一动不动,甚至还克制自己上厕所的本能。我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苛,身体是感到压力的。然而心流的经历,让我把世界的繁杂抛于脑后,高考的压力被我忽略了。还记得每到春节,我一个人躲在静悄悄的图书馆里看书的情景,那种独自徜徉于精神世界游历探索的快乐与自由。

后来因为身体出了问题,我就没有再继续研究物理了,也因此我移情别恋放下的物理情结。如今的工作和生活是另外一番景象。浮浅的工作内容:收发邮件,做表统计数据的日常工作,系统软件的机械操作….工作环境嘈杂不堪,充满各种干扰:说工作的,说闲话的,打电话的…..想在工作的空隙看书思考写写文章,是提心吊胆的。在公司,你要表现的很忙,才能心安理得。

这也许是我不爱工作的原因:我丢失了曾经那个专注的我,我的思绪变得支离破碎,日复一日,被冗繁的日常和工作占据,上班挣钱,下班带娃,例行公事,就像丢失了灵魂。

然而,更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是我的浅薄的工作和学习状态,决定了我的注意力被浮浅的事物占据,情绪也更容易被这些琐事牵动。幸福感的缺失,是因为自从我离开了学校,我就失去了一个深入工作的领域。

仅仅让自己活在当下,练习正念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进行深度的工作,才能拯救我们的专注力和创造力。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不论从何种角度审视,深度的人生是美好的。我从自己的经历出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二

那如何过上深度的生活呢?本书的第二部分分享了四个原则。

准则一:工作要深入——用日程惯例和习惯来帮助你不断达到当前精力集中的上限。

1.选定适合你的深入工作哲学。是选择好几天躲在静辟的环境独自工作(禁欲式深度哲学),还是每天半天时间进行隔离深度工作半天接触人群进行浮潜工作(双峰哲学),亦或每天安排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进行深度工作其他时间正常(节奏哲学)。

2.制定习惯和形成仪式,更好的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固定的深度工作地点,时间段等,喝一杯饮料,配点食物,安排一段缓和的散步等等。

3.不惜花钱买深度工作。例如购买好的工作环境。

4.恰当的时机采用协助的方式,推动成果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但不要过多的追求交流。

5.像商人一样工作。有三个要点:

* 把关注点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要对琐碎分心之事说“不”;而是对那些激发你无尽渴望的事情说“是”,让那些能激发无尽渴望的事情挤掉所有其他的事情。每天计划,随时调整,问自己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 抓住引领性指标,而不是滞后性指标,得到及时反馈。例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为这个目标事情花费了多少深度工作的时间,做时间的记录。

* 反思如何改善日程,以使得促进目标的深度工作时间增加。

6.休息的时光非常重要(列举如下),所以每个工作日都必须有严格终结点,要有一套严格的停工流程,以免让任何职业相关的事情侵扰你的注意力,再小的事情也不可以。

  a安逸的时光,让无意识思维活跃起来。

  b帮助恢复注意力,使得集中注意力的体系有机会补充能量。

  c有效的深度工作的时长是有限度的,四个小时是上限了。如果白天安排好了充足的深度工作,到夜里你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做到有效的深度工作了,所以推到晚上的任务对于你来说并不重要。


准则二:拥抱无聊——如何提高集中注意力的上限.

如果不减少对分心事物的依赖,增强专注度的努力就会白费。研究表明,长期进行多任务工作的人,大脑会发生改变,不能胜任深度工作,即使你也会经常安排时间来训练专注的能力。

所以,重编我们的大脑,才能让我们的专注力从日光等变成激光。

技巧:

1.预先计划好使用网络的时间,然后在这些时间以外完全避免使用网络。

当我们从事高价值的工作的时候一遇到无聊或认知上的挑战,就跳转到低价值的电子产品的活动的这种惯性,这使得我们的大脑不能缺少刺激,和容忍无聊。

如果你制定了30分钟内禁止使用网络的计划,然后开始感到无聊并渴望消遣,那么接下来的30分钟的对抗就成为一个阶段性集中注意力的锻炼操。不要小看这种心智训练。包括在排队的时候,也可以让自己尽情享受无聊,从集中注意力训练的角度出发,这具有不可思议的重要价值。

2.为完成任务,给自己较少的时间而不是充裕的时间完成任务。

3.有成果的冥想锻炼: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这能迅速提高你的深度思考的能力。通过迫使你抵抗分心,不断的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定义明确的问题上,来增强你抵抗分心的心智。

4.任何需要持续注意力的有组织的思维过程,都有锻炼专注力的作用。锻炼方法有很多,比如想办法记住一副牌。

准则三:远离社交媒体

作者推崇一种网络使用的中庸状态。

作者认为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一个原因,是他打破了努力创造有实际价值的作品和吸引到人们注意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相反的,它用浅薄的集体主义式交换取代了永恒的资本主义交换。如果你注意我说了什么,我就会注意你说了什么,不管这话语有无价值。这种协议给每个人带来一种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重要性的假象。作为一名内容创作者,悄悄的放弃使用这些服务,可以帮助你检测自己真实的地位。

至于社交网络对你的生命规划和所期望实现的目标是重要还是无足轻重呢?作者的态度是中立的,只有你尝试了没有它们的生活,你才会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人。

但作者郑重的提出不要用网络来消遣的建议。为什么呢?作为工薪阶层的我们,习惯性的认为上班的时间是“一天中的一天”,不上班了我们爱怎么打发就怎么打发。然而,除上班时间以外的16个时间才是“一天中的一天”,在这16个小时中,我们是自由的;不是工薪族,没有赚钱的顾虑;就如一个有私人收入的人。因此我们应该像一个贵族一样使用自己的时间。

大家都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上班时间已经够累了,下班时间还这么精进,不累吗?作者告诉我们,人的智力系统可以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活动:他不像人的手脚疲倦,除了睡觉以外,它只需要变化,而不是停止。

所以作者建议工作之余,给大脑找一些高质量的替代活动,避免了分心,保护了我们的专注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体验到何谓生活,而不是生存。


原则四,摒弃浮浅。

1.每天做日程安排,把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并随时调整日程。在一天里时常拿出时间问自己在今天剩下的时间里做什么最有道理,这是一个让你思考如何产出最大化的习惯。一个同时具有综合计划能力和修正自己计划的意愿的人,相比那些自发做事的人,享有更多的创造性洞见。

2.评估一下自己一天用于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的比例,并跟自己的老板谈谈。通过学习并坚持这种深浅度的分配比例,你可以摆脱因为羞耻感而带来的无条件的接受。我是不敢跟老板谈,默认老板的态度是你应当马上做任何我们需要你马上做的工作,尽管它多么的浮浅。针对这种情况,作者也给出了解决方案:迅速谋划如何转型到一个重视深度的新岗位。

3.五点半前结束工作,给自己安排固定时间的工作日程。

4电子邮件的处理方式,对于处理微信也同样适用:

*设置发件人过滤器,变被动收邮件为主动;

*收发邮件时做更多的工作:收邮件时用一两分钟思考当前状态发展想要的结果,需要信息量最少的流程,在任务表和日历中添加所有与你相关的任务,让对方也忙起来,夺回被这个项目占据的思维空间。此策略在发邮件也同样适用。

*不要回复。培养允许坏的小事发生的习惯。否则,你将永远发现不了改变命运的大事。并且别人会改变对你的期望。你不回复他们匆忙写下的信息,这件事情不会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事情。

看到这里,联想到之前勾搭牛人踩过的坑。高手的时间都是稀缺的,在请教别人的时候要先做深入的思考再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珍惜彼此的注意力。


                          三

这周一边读这本书,一边践行书里介绍的技巧。也因为之前探索自己的定位,明确了一些方向,我的知识焦虑改善了。

每天安排了专注的阅读纸质书的时间;每时每刻有意识的克制自己看手机的冲动;时间碎片不再用文章和音频来填补,造成成长精进的假象,而是让自己更多的专注于当下,拥抱无聊。

这样貌似每天吸收的知识和信息少了,但是多了有深度有目的性的阅读和思考。

不但专注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我都更加的安住于当下——认真的吃饭,专心的陪孩子,用心的跟朋友在一起……

我打算重新开始我的时间日程记录——因为时间记录在我看来更有意义了。加入了深度工作的元素,我看到了每分每秒的价值。


“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你呢?

邀请你一起践行深度工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加速时代的一剂良药——读《深度工作》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