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贷款的两种认知
第一种:贷款就是借钱,借钱花就是不对的,要量入为出,根据自己的收入的多少,决定自己花多少钱。
第二种:是一种社会福利。是使用社会的钱做自己的事情,这资源杠杆。投资上有一个简称叫做“OPM” 就是other peoples money,而且这在创业上被称为上策。
我想许多人是第一种认知,第二种认知的差不多都当老板了。
这主要是中国文化决定的,认为借钱总是一件很负面的事情,透支、负债、欠钱等都是一些贬义词。正因为如此,所以证券类的金融市场在中国一直是受到抑制的。
(注明:我今天在这里谈贷款,不是那种为了短期满足感的消费,例如为了买衣服、吃饭。这我是不赞同,我们这里谈的是一些投资类的借贷。)
这里有个词——量入为出。就是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来决定自己的花销。
我们先定义收入:
其实个人可以花的收入,不能只包含过去和今天的收入,也包括你未来的收入。这些收入加在一起,是你可以花的总数。只要借的钱没有超出你未来收入预期,就没有违背“量入为出”的原则。
从技术层面讲,贷款交易的特征是,帮助借方把一次性大的开支平摊到今天和未来的许多年月上,让一次性大开支不止于把个人、企业或者国家压垮。
比方说,买房。假如要120万元,但买下之后,不只是今天享受,未来许多年也会享受其好处,所以,通过按揭贷款把这些支付压力平摊到未来30年,就让“享受”和“成本”在时间上更匹配。
其实企业上市发行股票,也是这个意思。股票里面的价值包含了企业未来的现金利润。买卖股票等于是在买卖上市公司的无限多年的收入流的权利。
许多人都愿意进入股市,难道还怕贷款吗?股市是企业的未来现金流,掌握权不在自己的手上,风险其实更大,贷款是自己来偿还,未来自己把控。
二。区分一下网贷和银行贷款
网贷:
占整个贷款市场的1%
主要是小额贷款,信用贷。申请—审批—放款,都可以网络上完成。不一定是银行给的,而是很多资金雄厚的大平台给的。如:京东白条、借呗、微粒贷、有钱花、融360.......
非常便捷,放款快,随借随还。当然利息是高的。普通人的日利息是0.05%,年化是18.5%(存银行的定期利息也就是4%而已)你看起来少,其实只是因为它拆分到日了,让你心理感觉利息少。
注意:网贷也是会上征信的。而且经常网贷的话,征信肯定是不好的,容易被银行拒贷。
如果是10000元以内的钱,继续用,建议是网贷。有钱了就赶紧还。
银行贷款:
占整个贷款市场的99%
主要是大额贷款,如:抵押贷、信用贷、税贷。99%都需要面签,至少10万起批,这样的金额对于普通人不是一笔小数目。银行作为国家系统,利息肯定是低的,但是对贷款人的要求也会比较高。这主要是银行的风控体系比较严格。
银行现在的放款,是以贷款线的银行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担保做支持的。也就是说贷款收不回来,乱贷了,他们的乌纱帽可就不保了。高风险,但也是高收益。
未来通过大数据,会实现在线上完成放款,这会是一个趋势,但是现在还做不到。
注意:银行对征信要求很严格,征信的好坏决定你的利息。每个银行的贷款产品和利息也都不一样。
如果你资质不错,能够贷到利息低的银行产品,那就赶紧弄,用来做投资吃息差。
注意:
市面上还有很多消费贷、现金贷、民间借贷。这些利息都很高。不建议大家去。有机会我也会梳理一下。
三。贷款要找谁?
银行产品这么好,贷款是不是我就直接找银行?
我有一个经历:
我有房子,有车,而且是高薪,我去银行直接找银行的贷款经理,想做贷款。结果我在那个摆满了桌子椅子的接待厅等了10多分钟,出来一个人,对于客户上门,他们也没有笑容可掬的来对我,甚至三言两语就把我划为一个劣质客户。
后来我才知道,贷款经理他们喜欢大单。而且不喜欢散客,直白点就是“嫌贫爱富”。贷款手续很多,要审查你很多资料,他觉得麻烦,尤其是当你钱不多的时候,所以能打发就打发。
银行的产品有准入客户标准,他们就喜欢你把客户资料包装的整整齐齐的,他们办事效率才会高。你以为你贷款200万很多,实际上在他们眼里是非常少的,而且他们的提成也就几百元,他们根本没有动力去做这个。
当你是散客时,你自以为是一个优质客户,但找银行贷款还可能吃闭门羹。
那你可能会觉得找中介,但其实现在黑中介非常多。
我曾经贷款15万,贷款发到我卡里的时候,只有13万。因为银行贷款的钱先经过中介,然后中介扣掉了服务费,才给你钱。这叫做“砍头息”。
更恐怖的是,你3万你也一直在付利息。他拿走了你的钱,而我一直在为15万付利息。这个利息年化算下来高达50%。
所以,贷款坑很多,你要么就是熟懂银行系所有产品。要么就是找一个有匹配系统的中介,通过智能AI帮你匹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银行贷款产品。(我不插播广告)
或者找一个在行业类靠谱的人。比方说,我。哈哈哈哈。
由于对理财和金融非常感兴趣,所以研究了贷款系所有产品。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