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行为经济学

万象笔记

消费      经济


0.花钱是我们天天都在做的事,尤其我们现在有了手机支付,绑定了银行卡和信用卡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还有网上信贷,蚂蚁花呗。我们变得更加爱消费了,所以对于怎么花钱这件事我们都会大言不惭的说自己事老司机了。真的吗?我们真的会花钱吗?《怪诞行为学》作者丹·艾瑞里却说我们并不知道怎么去花钱。


1.我们并不知道用手机支付,和直接用现金支付,对我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是很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去吃个东西,我们现在一般都会直接手机支付,不是因为手机支付有什么红包的优惠,而是因为用手机支付的“支付痛感”低。


2.所谓支付痛感,就是我们花钱的时候能感觉到的一种“疼痛” —— 说白了就是花钱心疼。从口袋里当场掏出现金来,这个支付痛感是最强的,但是如果我们用手机支付,痛感就没有那么强。


3.痛感强烈并不仅仅是现金带给人的视觉冲击,更关键的是因为当场我们就感觉到钱没有了,这种失落感才是最强烈的。手机支付的痛感低是我们并没有当场强烈感觉到钱没了的感觉,而是当我们去还花呗的时间才有感觉。


4.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用手机支付,我们会更乐意花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有远见的商家很早就用手机支付,二维码付款了。因为一旦用手机支付消费者就会变得更大方,消费更多的钱,没有支付痛感。


5.而关于用手机支付消费者更大方,还有别的解释。脑科学家认为,使用手机支付,其实是让我们在眼前的享受消费和长远的利益(过段时间再还款)之间做了一次取舍。而我们考虑眼前享受的时候一般都是感情做,而在考虑未来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动用大脑的前额叶皮层进行理性计算。而一般来说,感性总是能战胜理性,我们很容易高估当下能获得的享受,而低估了未来需要付出的代价。


6.还有一个解释是说我们用手机支付的时候,我们脑子里的金钱是一个连续变化的数量,不会有太大的感受。可是用现金支付,就需要我们掏出一张张的钞票,等于是把钱分成了若干小块,每一张钞票就是一整块钱。人对连续的数量不敏感,但是对分块的东西很敏感。


7.那如果我们知道手机支付会让我们多花钱,但我们还是忍不住买买买怎么办?我们可以在买的时候提高谨慎,时刻保持对数字的敏感。我们还可以利用我们学的分块原理给自己设定一个额度,每天的消费不能超过这个额度。


8.根据这个分块原理,我们也可以用它来指导我我们减肥,就是想买零食吃的时候我们只买小包装,吃完就不买了。我们吃饭就不要背个大碗了,而是用小碗。


万象超链接


我们做每件事都是有机会成本,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放弃的其他选择就是我们的机会成本。所以,我们花钱的时候就要想一想,这些钱还有更好的用途吗?或者是,拿它进行一个换算,我们要为此工作多久?或许我们就能够更加理性的花钱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手机支付行为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