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2017笔谈|Day24|管理

      和一个熟悉的年长的老师聊天,提及我身上的“学生气”时,他立即补充说明,这与我工作中的管理能力无关,而在填各类表格时,我也会在研究方向上写“教育管理”,离职后和办公室老师聊天时,她似提及面试的时候看到我,觉得很有“气场”,但这些就能指向我是一个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吗?

        记得15年在英国研修“教育领导力”硕士课程的时候,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其中说到“比尔乔治和彼得·西蒙斯将领导风格归纳为六种类型分别是:指令型、参与型、教练型、共识型、合作型与专家型。”翻译未必精准,但大致意思如此,于我没有很明显的类型归属,兼而有之,但我特别想拓展发展自己”教练型“的特质。回眸两年多的实践,确实有意识地下过功夫,直到今年多次被领导肯定“管理水平有显著提升”,我才意识到理论到实践的运用是卓有成效的。而过程中,我的感触一是管理和年龄无关,在其位谋其职;二是从“带人”的角度,要着重于从长远和发展来评价当下的效率;三是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要惧怕改变;四是有意识地培养并形成自我的管理风格,并不断完善。

      撇开工作中的管理,专注自身,情绪管理是我自认为比较弱的部分,虽然没有刻意地采取措施,但或许因为知道自己薄弱加之2017年整体愉悦感比较强,回眸今年,个人觉得可谓巨大进步,而在时间管理上,2018年必须要改变的是睡前刷朋友圈的毛病,虽没有挤占阅读时间,但严重挤占睡眠时间,然而事实是明明可以利用碎片化完成的亦并非必须。

你可能感兴趣的:(me+2017笔谈|Day24|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