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凤凰项目沙盘”的“稀缺感”小悟

前言

有幸参加9月2日广州DevOps Meetup组织的“凤凰项目沙盘”,体验了一次精益敏捷探索之旅。

于我而言,“凤凰项目沙盘”像是一个模拟经营的企业版桌游。一个临时搭建的团队,临危受命,委派到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企业赢得续命血,创造价值扭亏为盈,完成惊天大逆转的任务。

本人作为沙盘的观察员之一,不参与团队实际决策。得益于此,让我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组织行为的观察上,发现和过往的认知产生了一些碰撞,形成一点小感悟。

稀缺

几年前读过Sendhil Mullainathan的《稀缺》。里面提到稀缺感会俘获人的大脑。只要我们在经历任何一种形式的稀缺时,都会对稀缺的事物全神贯注,思想会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对于缺乏时间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亟待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对于缺乏金钱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想办法应对眼前的各项支出。稀缺会导致人的心智容量降低,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这个洞见在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反思。在日常,项目计划早早就制定了,目标范围很清晰,任务工作也拆解合理,但就是无法有效的执行。为何呢?借用稀缺感的解释,原因不是我们没有给任务以充分计划,而恰恰是计划太多太满,把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分配了相应的任务,这种线性思维显然是无法应对非线性变化的世界的。计划太完美,任何超出计划的事情都会打乱自己的计划,造成了对时间稀缺的紧张感,思维被牢牢困在在短期事情上,全局和长远事情被移到管窥之外。

沙盘回顾

沙盘的模拟经营背景和现实所紧张的时间感都能和稀缺感产生联系。沙盘开始,主持人大概用了20分钟简单介绍了游戏规则,但是规则实在有点复杂,Action卡、Config卡、issue卡、Chksum卡、角色卡、职责描述卡等各种陌生的内容,反正我是比较懵,相信除了个别老鸟,应该没有多少人能够吃透规则。然后,被告知本次沙盘只有半天时间,共计两轮,比常规四轮少半天,要尽快进入正题,沙盘演练需要尽快开始了,群体性蒙圈的人格在这种混沌的环境下格外明显。首先,熟悉场面出现了,面对困境嘛,C-Level的人必然是必然是首当其冲了,在CEO的号召下,CIO、CISO、HR、CHO等一干CXO被叫到一旁围成一圈,讨论经营目标规划、分析各项任务效益(P&L)、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管理层团队这方在这边讨论的热火朝天,其他团队则在那边各自桌子上放羊,三三两两互相琢磨对方的角色卡片。第一轮模拟发展到中期,主持人提示实施时间不多了,管理层开始不停的向CIO“扔”项目和ISSUE卡片,CIO也急啊,知道要做什么任务了,但不知道要怎么做,下属有什么角色、角色作用如何体现、开发流程是怎样的、验收标准哪里等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只能基于往常经验,竖起看板,把下面的所有人属拉到一起,在上面贴任务卡片,开始讨论规则、规划流程、了解各自角色,期间还不断有业务部门“骚扰”,插入新的项目任务。哗啦啦,时间飞快,主持人提示时间到,第一轮毕,公司亏损10000+。

这一轮给我感触很深。因为沙盘的设定实在很是巧妙,将参与者的身份放到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经营环境当中,需要在现实的2个小时内(2轮迭代)制定策略扭亏为盈。把参与者放到一种既缺钱又缺时间的情况,让参与者“天然”不自觉地在心智上陷于管窥的状态中,视野变得狭窄,丧失了从大局下手的胆略和思维高度。

感悟

时常听到有人说“虽然知道了很多,但活不好这一生”。虽然了解DevOps,认证ACP、SAFe,也对“稀缺”深有理解,但放到若是由我自己去扮演里面的角色,我也没有自信能够摆脱稀缺的魔咒,抑制自己的管窥心态、不陷入利益和时间的陷阱,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系统性思维,把视野的关注点放到全局,放回到人、流程、规则上面,而不是局部的利润。统一标准、时间分配、授权管理负责人理清下属的角色、识别关键规则、搭建简单的IT流程,让事情能够在初步框架中有序运作,为所有人建立起一个简单的工作全景图,让信息在团队间流动、透明。第一轮关键即在于此,但要达知行合一,向来是知易行难啊。

后来了解到团队里面果然不乏很多老鸟,DevOps Master、公司DevOps工程师、CSM、已经在公司项目上应用敏捷实践的工程师,理论上大家对敏捷、DevOps、甚至凤凰沙盘都不会陌生,但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却玩不好这次沙盘呢?也许就是受困于太想赢的心态作祟,面对胜利感的稀缺、我们常常注意力集中在最迫切需要“盈利”的事情上了。

敏捷、DevOps、持续交付、Scrum、SAFe、LESS、精益等都是这个时代的热词,时常也和组织变革,每个人都想参与到这个变迁的时代中,取得胜利的果实,作为未来职业的炫耀资本。但面对这一切,如果只是用线性思维思考系统行为,操之过急,也许就会落到沙盘局部思考的下场。时刻提醒自己冷静,往后退几步,尝试跳出视野的遮蔽,用系统性思维,关注点重新回归到方法、团队、组织这种全局问题上,时刻提醒自己,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和适当,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也许才能摆脱稀缺感的束缚,事情的发展才能予我们更好的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凤凰项目沙盘”的“稀缺感”小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