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历史每天都在重演。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们,却总能看到相似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喜欢看书,喜欢听故事。幼年时便知家中有家谱,据说家谱这种东西只有大户人家才有,幼小的我对家族的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然而回溯这段家族史,我感到的是深深的遗憾。

    奶奶说,她家是闯关东到的大连,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谢家成为了当地的大户,在奶奶7岁的时候,奶奶的爸爸带着她来到了爷爷家,跟那时才5岁的爷爷定了亲。爷爷家也是当地的地主家,这算是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把。虽然是大户人家,但似乎那个年代的人是穷怕了,即便是地主家,也没有想象的奢侈,也是省吃俭用,攒下的银元和金元宝都装进坛子里,埋在家里的某处。

    上世纪初是个动荡的年代。当时的时局是“农民翻身做主人”,历史的一句话,也许不经意间就埋藏了一些血淋淋的往事。三爷爷说,那时的地主家都很惨,一家人都被抓起来,甚至两三岁的孩童,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正经法律,百姓说把他们打死,真的就用木棍把一家男女老少都打死了。我的太爷爷是个宅心仁厚的人,经常帮助穷人,所以在这场风波中我的家族未曾遭受灭顶之灾。但奶奶的爸爸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听说这位太姥爷是个非常倔强的人,不肯配合,还要逞口舌之快,最后死在了牢里,至于是怎么死的,没人告诉过我……太姥爷没有儿子,三个女儿都已嫁人,所以也未曾殃及子孙。只是每每姨奶看到别人家办丧事,都会心里难过,她说自己的爹死的太惨了,连个正经的安葬都没有。虽然爷爷家没有性命之忧,但终究家财不复,他们攒的几坛子金元银元统统被收走了,田地也分了。我不知道这是祖上几代人的心血,但我知道他们真的就像守财奴一样,没有让财富发挥真正的价值(祖宗在天有灵,还请原谅我的用词)。一个家族从此衰败。爸爸说,在他小时,老太爷还拉着他的手,站在田埂上,跟他说“二小子,你看,这一大片地以前都是咱们家的”。爸爸是笑着说的,但是幼年的我好像就能感到老太爷的那份忧伤与不甘。封建社会的人都讲究祖宗家业,家业在自己手上没了,是愧对祖宗愧对儿孙的,老人跟幼孙讲这样的话,我想还有后半句没说完吧,“等你将来长大了,要把它收回来”。

    这段陈年往事让我唏嘘的不在于家业没了,而在于明明可以让财富发挥应有的价值,家族的命运也不至于直坠谷底。财富,是个好东西,人人都想拥有,但我觉得它是有灵性的东西,它会“找到”它真正的主人。拥有几坛金元宝,我不知道在上个世纪这到底是多少钱,但起码在现在这个物质都如此富足的年代,这依然是一笔巨款吧。每天节衣缩食,却将财富藏于地下,舍不得用,真的是“思想配不上财富”。大概这才是“土豪”的正解吧,有钱,但是思想真的很土。

    掌管财富的人要懂得财富的价值以及流转规律的。我想这大概跟谈恋爱一样吧,不懂对方、不了解对方、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珍惜对方,那么肯定是留不住这个人了。

    也许有人会说“把财富埋于地下肯定比出去花天酒地把家业败光了好吧”。我自己的感受是,这两种方式真的比不出谁比谁更好一点,在我看来都挺糟糕的。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那么有钱,却舍不得送子孙去留洋?起码要重视学问吧。上世纪最动乱的年代,反而是近代以来中国学问和文化发展最繁盛的年代。动荡,对于国家、对于百姓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人们担心朝不保夕,也许心想多屯点钱财才是正途吧,学问、见识什么的统统靠后,活下去才最重要。我想我的先人们就是这种想法吧,这毕竟是人类最本能的想法,他们自身又没有多高的眼光,和那个年代广大的淳朴农民一样,只是多了几个钱而已。

    要想成为财富的主人,见识和教育都很重要。

    前同事的老公在我眼里是个奇葩,可能我从小生长的环境太过纯净,没见过这样的。他早年靠群发小广告赚了100万,那时候我们都还是学校里读书的穷学生呢,而且那时候国家对这种行为还没有严厉打击,所以这算是他赚的第一桶金吧。也许钱来的太过容易,短短一个月他就在夜店把这笔钱都花光了。他不是这笔财富的主人,只是个经手者。据说现在又搞什么民间借贷,被警察追的东躲西藏。感觉这个人的人生也将是无休止的狗血人生了。

    再来说说自己,我的父母比起他们的父母肯定是有进步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大多数人家养孩子也不过是饿不死就行了,哪有什么教育,这孩子以后啥样全靠老天垂怜和孩子自己努力了。好在我的父母都还是努力的。曾经听我妈说过,她读中学的时候成绩很好,但是家里很穷,没钱买辅导书,老师的水平也有限,另一个同学家是双职工,父母托人从大城市买了名校老师的习题集,这个同学平时成绩只能算一般。高考后这个同学考的不错,她说好多题都是她见过的类型……这种因为经济条件造成了结果真的是让人非常遗憾的,我想这也是我小时候买多少辅导书我妈都愿意掏钱的缘故吧,想想也挺难受的,我是一个自我控制能力不是特别好的家伙,有些辅导书完全是空白的,还堆在我的书架上,不是我不努力,是我看见书就想买,没有选择能力,买多了就放着,这点确实直到现在都还是我的一个缺点。父母在我的教育上花了很多心血,各种辅导班,各种特长班,好在我确实愿意学,没觉得是负担。但是在掌管财富这方面,他们也没有探索出什么经验,老实人,房住不炒,勤俭节约,我妈说我爸平时可省了,唯独对我特别大方,闺女要啥都给买,好在我从来没有特别过分的要求。回想起来,2000年的时候他们专门跑了趟省会,花了一万块给我买了台电脑。那时候我对钱没啥概念,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要吓死了,为人父母真的对子女特别舍得花钱,我自己觉得我可能做不到,也许我还没成为父母吧。所以我从父母这里也没有得到什么好的掌管财富的经验,因为还是老一套,节约。

    我觉得自己还算节约吧,每月给自己留五千零花钱,其中近两千是房租,在杭州这地方,我觉得我花的算省的了。从工作开始一直在记账,每年数据分析一次。虽然还是感觉有好多想买又要犹豫好久的东西,不过比起读大学的时候要好太多。虽然父母娇惯,但我还是挺懂事孝顺的,十年前来杭州读大学,自己课业忙,也不会挣钱,父母也觉得应该把精力更多放在学习上,毕竟他们还是供得起的,我的想法是,既然无法开源,那就节流吧,多少想帮父母减轻点压力,也许节约真的成了骨子里都在流淌的基因了。每个月把生活费控制到700块,当时也没觉得自己苦什么的,可能没有很高的购物欲吧。后来我才知道,周围除了一些贫困生以外,基本上都是四位数的。

    有时候自己也想奢侈一把,但是多数情况下这种冲动是会被克制的,因为没有那个底气和安全感。虽然比起大部分同龄人,尤其是传统行业的,互联网的收入确实还不错(当然,和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就不要比了,永远是一山更比一山高,不是垫底就行了),但所谓的“高收入”只是迷惑人的“假象”,因为这是行业带来的红利,不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当然,这是对于我这种普通人来讲的,对于精英们自然不适用。时代总是在变迁的,我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子,这点多少和我的先人们有点类似。客观的看自己,说好听点就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说成大白话就是“还挺普通的”,有时候在想,如果哪天互联网红利不在,我能干什么?其实我心里是没有明确的答案的,这也是我焦虑的来源。很多人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走一步算一步吧。可我觉得比起这种“随遇而安”,我更想要未雨绸缪,这就需要眼界了。现在的我如同身在迷宫中,看不清何去何从,所谓努力都只是为了眼前的这点利益,什么绩效、奖金,这点眼前的芝麻比起人生规划的方向和道路来说何其渺小。如果不做些改变,也许百年后,我的后人会说“唉,当年你应该XXXXX”。兰亭集序有云“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我不想让历史在我身上重演了。

    我挣扎着想要爬的更高一点,想站在一个上帝视角去看迷宫。这需要我比我的父母更进步一层。他们没能教给我的需要我自己去探索。有人说我们这样的人“每天买点打折轻奢品牌,坐在空调办公室里刷刷手机聊聊八卦,就真当自己是个白领了,你就跟父母那个年代在流水线上干活的女工没啥差别,区别只是时代变了而已”。人家说的没错,整天刷朋友圈、追各种脑残剧,这种场景当真堪比百年前躺在大烟馆里抽鸦片的……在我的世界里,我还没有真正找到努力的方向,所以我也不敢真当自己是个白领。去年的中兴跳楼事件,人到中年,突然被裁员,补偿的数额在我们这种普通人眼里也不算少了,但对于当事人而言可能真的是少的可怜,为什么呢?因为在深圳有两套房要还贷款,媳妇不工作在家全职带孩子,还是两个孩子,家里又有垂垂老矣的双亲、以及媳妇的双亲。所谓“新晋中产阶级的中年危机”,真的是压力山大。有人说“农村出身,虽看似事业有成,晋级中产,实际上经济十分脆弱,全家就靠你一个人,又没有家底,谁给你的勇气在深圳这种地方供两套房子?谁给你的勇气让老婆全职在家,只出不进??谁给你的勇气生两个娃???”话虽难听,但的确是事实。掰着指头数数,也知道,如果自己有一天失业了,看似有车有房,实际上你的资金能支持你不断供过多久?失业那天你就发现自己有的资产少的可怜,负债倒是十分明显。

    这是我不敢不储蓄的原因,也是我不敢乱花钱的原因。我还在迷茫中寻找出路,还在想办法提升自己,也许这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吧,这种时候更是要把资金用在该用的地方,比如这两年先买豪车后买房的哥们真的后悔死了。我从小就是一个安全感不强的人,与我身家性命相关的事情我只敢交给自己和父母。随着长大,社会保障也确实在一步步更健全,但依然达不到我心里的安全阈值。看着我一个月收入也不少,但想打垮我真的可以连一秒钟都用不了。我的经济就是这么脆弱。心里一直有个噩梦,特别害怕有一天我的至亲生病,我怕我没有足够的金钱来救命,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会悔恨一生。努力赚钱,看着账面上的数字增长,它是我至亲生命的保障。我觉得我的爸妈是世上最为我着想的人,有一天和我爸打电话,他说:“我跟你妈也没什么大花销,也不追求什么山珍海味,现在我们老了,也赚不了多少钱,但我想着,我和你妈每天锻炼身体就是赚钱了,不得病,不给子女添麻烦就比很多人强了。”我觉得我命挺好的,有这样的父母。他们这样爱我,从来没说让我怎么回报他们,我却发自内心的想要报答这份爱。所以,我怕我无能,怕将来有一天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什么都做不了。

    有人说女孩子就是要活的潇洒,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要买买买,要打扮精致才有男人喜欢。是是是,你们说的对。但是这适用于本身就生于富贵之家的小姐,可惜我不是。而且,说句实话,真正富贵之家的小姐才不会为了让男人喜欢才去打扮精致,她们打扮精致是因为她们从小就这样,是取悦自己,取悦男人只是无意中的附加值罢了。那些倾尽财力以打扮精致来吸引人的,不是捞女就是无脑小白领,真以为自己是个白领了……我的人生准则是“到了什么层级就做什么层级该做的事”。背LV挤地铁这种事我办不来,省吃俭用就为买个别人羡慕的眼神?况且别人也未必羡慕啊,哪天刮了破了还心疼。我觉得哪天如果我想用LV了,一定是我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普通的东西,破了旧了可以随便扔,不会心疼的那样。在我的心里,这才是真正的匹配。

    活这么大,人生已经有了几次决定命运的时机,或者说决定现状的时机会更合适一些,有些是自己思考判断后的抉择,有些则是误打误撞,有些也许真的是菩萨显灵。自己思考判断的事情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而我觉得真正睿智、有眼界的人,应该自我判断选择的事情占大多数。当年考大学选专业,完全不了解这专业是学什么的,将来毕业了对口的工作又是哪方面的,完全是看着招生简章、学习的大概课程、以及自己的兴趣去选(所谓的兴趣也是从专业的名称yy出来的,实际上怕是根本没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专业)。我想十年前我的那份迷茫与听天由命,如今的每一年,在千千万万的考生身上还是在不断的上演。幸运的是我没有被第一志愿的大学录取,也没有被土木工程录取……我的专业算是计算机相关,也无意间让我搭上了互联网的车。说实话,我是幸运的,但每每回想,心里都有后怕。这一次是幸运的,那下一次呢?我希望往后的人生路,如果有所抉择的时候,更多的是靠我的能力判断,而不是靠天靠命。20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它也将从此伴我一生……从那时起我放弃了一些竞争,差点命都不知怎样的,你还考虑什么荣誉称号、保研名额、奖学金?但我从小争强好胜惯了的心却一直都还在,但凡身体有些起色,我还是愿意奋斗。奋斗归奋斗,心境多少还是不一样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有了去庙里拜菩萨的习惯,有人说“你信佛了?”,也不能这么讲,其实我不信宗教,但我信因果,我也相信善良、平和总是没错的。去庙里我基本没有求过什么,最多的就是望家人平安、自己早日康健。我从未求过富贵金钱,只说“愿该来的来,该去的去”。唯一一次明确的求了一次愿望就是当年找工作的时候,明确的告诉菩萨,我真的想去XX公司,然后十天后机会就真的摆在面前了,直到现在,我还在这家公司。但这样的事还是少做的好。人有付出,才有回报。不能指着神明来过一生啊。当然,人不靠眼光判断事物不会总如此幸运,总有栽的时候。2015年年初,我妈偶然一次路过公司附近一小区,有套60方的小房子,只卖80万出头,她问我要不要买下来,也省的我租房住了。我那时还在实习,连公积金都没有,银行连贷款都不会给我批,虽然再过几个月就正式工作了,但我真的就觉得买房这种事还不急,而且父母为我操劳这么多,我不想让他们再为我花钱了。我完全不了解楼市,甚至也没想过要去了解,只是想着80万也还好,等我工作两年攒个首付自己买。当然,我妈也不了解,那时她也只是个提议,并没有下什么决心。后来开始正式工作了,因为一些让我很困扰的事情一直在扰乱我的心绪,买房的事也一直没有真正提上日程。后来17年初终于下了决心买,发现从看到决定买也一共就花了几天时间,唯一不同的是,当年父母打算给我买房的80万真的从全款变成了首付,还只是首付的一部分……而当年卖80万的小房子而今竟也卖出了245万的高价……我不想说是因为我太孝顺了之类的,其实就是不了解、也没有花心思。毕竟以后是要在这世上混的,还是不能太随意了,多了解些事情总是没坏处的。

    有时候听到大家在抱怨温州炒房团,确实,这种行为给其他人带来了不舒服的感觉。可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这一切似乎又是合情合理。有几个人不希望自己的资产保值甚至扩大呢?有时候会听到很酸的话“人家是有钱人”,是啊,可有钱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人家用祖宗三四代人攒下的财富和你一个外地人拼,形势优劣当下立辨,抱怨也是没用的,现实已是如此。我觉得能做的就是自己好好努力,开阔眼界,为子孙打个好基础,教育好儿女,毕竟一代人就想做到一步登天实在是太难。骆家辉当选州长的时候说,他家距离州长官邸只有100米的距离,但是这100米,他们家走了三代人的时间。

    我想我回顾我家族的历史、剖析自我,都是为了能看的更清楚一点,看清自己,增长见识,靠自我判断来把握未来。希望我能做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