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水浒传评点

水浒传评点


清代的金圣叹以《庄子》、《离骚》、《史记》、 《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并加评订。《水浒传》作为小说,能列为才子书,自然对它品评的学者文人不会少。我们今天来看看他们怎么读《水浒》。

知人论世

  1. 李贽

  2. 金圣叹

名篇精读

忠义水浒传序

【明】李贽

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由此观之,古之贤圣,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真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夫忠义何以归于《水浒》也?其故可知也。夫水浒之众何以一一皆忠义也?所以致之者可知也。今夫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理也。若以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服役而不耻乎?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者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辞乎?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之水浒矣。则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
  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故能结义梁山,为一百单八人之主。最后南征方腊,一百单八人者阵亡已过半矣;又智深坐化于六和,燕青涕泣而辞主,二童就计于“混江”。宋公明非不知也,以为见几明哲,不过小丈夫自完之计,决非忠于君义于友者所忍屑矣。是之谓宋公明也,是以谓之忠义也,传其可无作欤!传其可不读欤!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矣。贤宰相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朝廷矣。而部掌军国之枢,督府专阃外之寄,是又不可以不读也,苟一日而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为干城心腹之选矣。否则不在朝廷,不在君侧,不在于城腹心,乌在乎?在水浒。此传之所为发愤矣。若夫好事者资其谈柄,用兵者藉其谋画,要以各见所长,乌睹所谓忠义者哉!

温陵卓吾李贽撰

金圣叹批本水浒传序

【清】金圣叹

观物者审名,论人者辨志。施耐庵传宋江,而题其书曰《水浒》,恶之至,迸之至,不与同中国也。而后世不知何等好乱之徒,乃谬加以“忠义”

之目。呜呼!忠义而在《水浒》乎哉?忠者,事上之盛节也;义者,使下之大经也。忠以事其上,义以使其下,斯宰相之材也。忠者,与人之大道也;义者,处己之善物也。忠以与乎人,义以处乎己,则圣贤之徒也。若夫耐庵所云“水浒”也者,王土之演则有水,又在水外则曰浒,远之也。远之也者,天下之凶物,天下之所共击也;天下之恶物,天下之所共弃也。若使忠义而在水浒,忠义为天下之凶物、恶物乎哉!且水浒有忠义,国家无忠义耶?夫君则犹是君也,臣则犹是臣也,夫何至于国而无忠义?此虽恶其臣之辞,而已难乎为吾之君解也。父则犹是父也,子则犹是子也,夫何至于家而无忠义?

此虽恶其子之辞,而已难乎为吾之父解也。故夫以忠义予《水浒》者,斯人必有怼其君父之心,不可以不察也。且亦不思宋江等一百八人,则何为而至于水浒者乎?其幼,皆豺狼虎豹之姿也;其壮,皆杀人夺货之行也;其后,皆敲朴劓刖之余也;其卒,皆揭竿斩木之贼也。有王者作,比而诛之,则千人亦快,万人亦快者也。如之何而终亦幸免于宋朝之斧锧?彼一百八人而得幸免于宋朝者,恶知不将有若干百千万人,思得复试于后世者乎?耐庵有忧之,于是奋笔作传,题曰《水浒》,意若以为之一百八人,即得逃于及身之诛戮,而必不得逃于身后之放逐者,君子之志也。而又妄以忠义予之,是则将为戒者而应将为劝耶?豺狼虎豹而有祥麟威凤之目,杀人夺货而有伯夷、颜渊之誉,劓刖之余而有上流清节之荣,揭竿斩木而有忠顺不失之称,既已名实牴牾,是非乖错,至于如此之极,然则几乎其不胥天下后世之人,而惟宋江等一百八人,以为高山景行,其心向往者哉!是故由耐庵之《水浒》言之,则如史氏之有《梼杌》是也,备书其外之权诈,备书其内之凶恶,所以诛前人既死之心者,所以防后人未然之心也。由今日之《忠义水浒》言之,则直与宋江之赚入伙、吴用之说撞筹无以异也。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已为盗者读之而自豪,未为盗者读之而为盗也。呜呼!名者,物之表也;志者,人之表也。名之不辨,吾以疑其书也;志之不端,吾以疑其人也。

削忠义而仍《水浒》者,所以存耐庵之书其事小,所以存耐庵之志其事大。虽在稗官,有当世之忧焉。后世之恭慎君子,苟能明吾之志,庶几不易吾言矣哉!

拓展阅读

刻《忠义水浒传》缘起

自忠义之说不明,而人文俱乱矣。人乱则盗贼繁兴,文乱则邪说横恣,识者有犹之。乃曰禁盗而盗愈难禁,曰正文喻文愈难正者,何也?庄语之不足以厌人心,以禁盗正文之人未必自禁自正也。故欲世知忠孝节义之事,当由童而习之。如晦翁之小学,闲翁之小儿语,早宜讲明,自衣冠翰墨之间,有清宁之理。然百年树人,匪伊朝夕,急则治标。莫若用俗以易俗,反经以正经。故特评此传行世,使览者易晓。亦知《水浒》惟以招安为心,而名始传,其人忠义也。

施、罗惟以人情为辞,而书始传,其言忠义也。所杀好贪淫秽,皆不忠不义者也。道揆法守,拒不相因哉?故能大法小廉,不拂民性,使好勇疾贫之辈,无以为口实,则盗弭矣。且即以此写愚夫愚妇之情者,写圣贤之情,则文体亦得矣。正辞禁非,或有权巧。盖正史不能摄下流,而稗说可以醒通国。化血气为德性,转鄙俚为菁华,其于人文之治,未必无小补云。大涤余人识。

(《忠义水浒传》芥子园刻本卷首)

王望如:五才子水浒序

《水浒》一书七十回,为一百八人作列传,或谓东都施耐庵所著,或谓越人罗贯中所作,皆不可知,要不过编辑绿林之劫杀以示戒也。原其意,盖日:之百八人者,非宋朝之乱臣贼子耶?苟生尧舜之世,井田学校,各有其方,皆可为耳目股肱,奔走御侮之具,不幸生徽宗时,或迫饥寒,或逼功令,遂相率而为盗耳。作者之旨,不责下而责上,其词盖探绝而痛恶之,其心则悲悯而矜疑之,亦有关世道之书,与宜淫导欲诸稗史迥异也。近见《续文献通考.经籍志》中,亦列《水浒》,且以“忠义”命之,又不可使闻于邻国。试问此百八人者,始而夺货,继而杀人,为王法所必诛,为天理所不贷,所谓“忠义”者如是,天下之人不尽为盗不止?

岂作者之意哉!吴门金圣叹反而正之,列以“第五才子”,为其文章妙天一卜也,其作者示戒之苦心,犹未阐扬殆尽。余则补其所未逮,曰:《水浒》百八人非忠义,皆可为忠义。

是子舆氏祖述孔子性相近之论,而创为性善之意也夫。

时顺治丁酉冬月桐庵老人书于醉耕堂墨室。

(《评论出像水浒传》醉耕堂刻本卷首)

小试身手

李贽和金圣叹品评《水浒传》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披沙拣金

  • 譬如
  • 忠义
  • 束手就缚
  • 涕泣
  • 朝廷
  • 心腹
  • 徽宗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八课 水浒传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