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考”的杂想

   《论语·为政》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无独有偶,百年哈佛也有句谚语:“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蛮干。”只有把学习实践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才有可能获得成大事的能力。

   积极思考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过程,更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标志。它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倾向,就是我们把自己思考成什么样,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子。它是我们在面临弱势的情形时仍能寻求最好的、最有力的的结果。

   而真正推动人思考的,很多时候不是什么向上的积极心,而只是“罪恶感”,或者好听点“焦虑”。半年前,我一下子沉迷于一个手机游戏,为了每天的各种练级闯关任务和家族活动,几乎到了不眠不休、废寝忘食的地步。持续了大半年时间,有一天我心血来潮认真思考这半年来的收获,突然觉得充满了莫名的“罪恶感”,扪心自问,大把的时间精力花费在这虚拟的游戏中,有意义吗?然后痛下决心,卸载游戏,制订新的读书学习计划。现在想来,还多亏了那时的积极思考,让我不再浑浑噩噩、毫无目标的度过一天又一天。

   “现在的我”不过是无数个“可能的我”中的一个样本。有时候我们会选错,甚至为这个错误付出太多,但是没有关系,我们仍然可以重新作出选择,因为这才是人生的常态。当我们准备做出这类选择时,可能会因为害怕选错而患得患失,却没有意识到,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而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美国著名的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过,“思考能够拯救一个人的命运”。当你处于消极状态的时候,用思考转换感觉,调整方向,是自我慰藉的唯一方法,对个人成长将是大有益处的。成大事者的习惯是:宁肯在思考上费尽力气,也不能不加思考地去随意行事。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积极地思考,在思考中更深入更透彻地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纠结于过去不能自拔,或是顾此失彼捉襟见肘。只有积极思考,才能在人生层出不穷的选择道路上认准方向、及时纠偏,不至于走上太大弯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思考”的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