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百度百科,当然绝大多数书译文亦如此,可见一斑,文盲嘛!):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正解:

子曰,没必要翻译,就是孔子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先看上面百科的翻译,“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这里边没得推敲。比如流氓学习耍流氓,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是啊,我也想是很愉快啊!强奸抢劫就更愉快了!那孔子就是流氓邪恶的鼻祖了,人人还膜拜他吗?

学而,接着就是时习之,那就是这句话只有一个字“学”。见过一个字一句话的话吗,除了嗨,哦,啊,我想没有。那就是这句话有问题,不是错了,是文言文习惯。学是动词,也就是说这句话只有谓语,没有主语和宾语。前面的例子就是提醒大家,第一句话就省略了主语。现在我们发现还少了宾语。

再举个例子:

我学房中术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啊!孔子好伟大啊,大家这么喜欢做爱原来是有典故的啊……

看到了吧,上面百度和大部分书中的翻译之荒谬,简直脑残!孔子省略掉的,大家也省略掉,孔子死了,大家怎么不去死啊!

这儿留个底,为什么卖关子,不直接讲清楚的原因在于,上面这一段是整本论语总纲,如百科那样翻译,最好就不要看这书了,还不如找个女人嗨羞有真知。所以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还有补全完整了读,不然这段没读懂,后边就是跟戏,还是有毒戏。因为原文省略,我最后补全,现在留空。

第二个字:习。繁体字:習。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出处百度百科)。现义不断、反复、频频地练习。

甲骨文中“习”是“羽”字下从“日”,后来篆书误把“日” 写成“白”,将错就错,一直流传下来,结果现在的繁体字里,“羽”字下从“白”,简体字就干脆把“羽” 字劈成两半,“白、日”都不要,结果简体字就只剩下这无边的黑暗了。

“习”,“羽”字下从“日”,本义指的就是鸟儿在晴天里试飞。这个“习”字,如诗如画,一字而有神。“日”属阳,所谓乘天地之正气而游六合,就是“习”,也才是“习”。

学习今日成了一个词,而古时是并列的两个动词。

由此可见,学与习省略了共同的主语宾语,这个宾语就是圣人之道。

翻译为:学圣人之道,习圣人之道。

“学”而“习”之,必于其时,时,天时。依其时,小人。与其时,君子。时其时,君子行成“圣人之道”。

百科居然译为时常,天啊,打雷劈死他们吧……

因此,这一句可以这样理解:

时,主语学宾语(之代宾语),主语习宾语(之)。学在前习在后,这与学《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课程一样看了就算是学到,还要做到,才能完整。

到这儿,主语明确了,圣人不需要学与习,君子需要。因此该句完整翻译:君子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 “校对”,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得乘天地之正气而游六合,行成圣人之道,这样,才能“不亦说乎”。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