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宝蓉”事件看国人“看客”心理,你是不是也这样

声 明

1. 这是一条带有批判色彩的文章,不喜勿进

2. 如果说的是你,说明说的对,留言随意

3. 如果你不是这样的,那很好,欢迎做朋友

通过“宝蓉”事件看国人“看客”心理,你是不是也这样_第1张图片

“宝蓉”事件经历至今,今日头条相关文章总阅读早已超过2亿,微信公众号上面也新增了几百个“10w+”,还有知乎、网易、搜狐、一点资讯、快报、等新媒体平台,预计全国阅读超10亿。

对这个概念不了解?好吧,中国里约金牌榜、“洪荒之力”的傅园慧、历史最黑暗时刻的“游泳队”、中国发射世界第一颗上天的量子卫星等等话题在大家的“消费市场”里竟然成了路人。

10亿阅读在“消费”着“宝蓉”,此时的中国传统网媒纸媒都很守节操的只是报道最新事件进展,表述用语严谨公正。反观部分自媒体人的内容中掺杂了太多个人情感类风向,目标直指“10w+”,还真有人成功了,比如楼下这个,当时看到朋友圈有人转就去举报了,后来也没去查,但以小叔经验,此号一定废了。

通过“宝蓉”事件看国人“看客”心理,你是不是也这样_第2张图片
 作者昨日朋友圈看到后截图留证

更过分的,微信公众号名称“王P宝强马蓉宋喆经纪人浪骚”“王v宝强马蓉和经纪人xxx”一夜多了上百个,微博上冒充宋喆、马蓉的也是相当的多,为何这些人总喜欢拿别人来“消费”,甚至没有一点点道德心。

在中国农村,好事传得很快,坏事儿传的更快,不需要媒体,因为人人都是“自媒体”,所以孩子们在外面闯荡期间一般报喜不报忧,或者很低调。

为啥,因为你的一点点小事儿,都会在村里成为人人口中的谈资,你交女朋友了、做买卖亏钱了、受伤住院了、分手了、买房了,在他们口中传播到最后的共同信号就是“找到媳妇儿了”、“太好了,让他们家嘚瑟”、“呵呵”、“太挑太随意了”、“人家是城里人了”之类。

是的,从农村来看,这就是“看客”的雏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所谓的“关心”、“焦虑”都只是站在看客角度而已,就像村里桥头儿聚在一起的村民一样,打听点东西让心里加点“味道”,不管是幸灾乐祸、表示同情、羡慕嫉妒,只要别平淡无味就行。可是,当事人是处在痛苦或者乐享当中,甚至人家很平静。

性、金钱、生活趣味,这仨放谁头上都会出“事儿”,这是正常的生活逻辑,除非你无欲无望,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这类现象很多,只是你不知道罢了,因为人家是明星这些人就把事件无限放大,那跟村儿里道人长短的有啥区别,更有恶劣的人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阅读量、产品曝光),也许当事人只是触犯了一点道德,但拿当事人“消费”的人在小叔看来才是真的罪恶,他们甚至还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散播自己所谓的“价值观”,身边如果有这种人请避而远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过“宝蓉”事件看国人“看客”心理,你是不是也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