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们一点空闲的时间做点无用的事

(《白说》读书随笔)

图片发自App

读到《白说》中的一段文字,“做点儿无用的事”,产生了一点感触。作为教育从业者,自然联想到教育的事。学生忙、老师忙、家长也忙。时间填得满满的,似乎每一个角色都是勤奋而珍惜时间的人。

先说学生,上学期间,上课时间不用说,绝不空闲(当然个别无心学习者例外);课间呢,上一个老师拖几分钟,下一堂老师早来几分钟,上厕所再到教室弄不好得迟到。好不容易放学回家,周一到周五补习班,晚托上完回到家,还有几科作业,几套试题。每一天到了十二点,放下笔还放不下心,还有这宝那纲那秘没做呢。好了,周末了,一连几个兴趣特长班下来,属于作业的时间就不到半天了,周日晚到十二点两眼通红,又一轮回开始了。于是全中国公认“现在世上最辛苦的人是学生”。

那老师呢?可以偷懒么?可以闲一点么?备课要精心,全得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不精心设计不行,精讲可以了吗?应试要高成绩,多练不能少,要多练,得出题,评改,辅导。一遍遍,一轮轮,一个个。仅教学任务完成就好了吗?不,时代发展快,知识更新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发展日新月异,不能掉队,培训过关、打磨展示,评比考试,一轮未完,才用熟的又过时了,再来。这必学,老师也抱怨不得。还有另一些,教师当管不当管的事,各项社会事务的考核验收,哪一项能离得开学校教育的参与,安全、综治、防艾、反腐、爱国卫生,家校联合、心理健康、社团活动,一项项,一门门,应接不暇。作为老师得读书,得夯实基础,得陶冶情操,也渴望多读,然而……

家长好点儿吧。好点吗?现在家长都抱怨“老师懒、老师转嫁责任”,搞好自己的工作回到家,既要照顾家,做家务,还要陪孩子作业,听写、检查、督促、签字,更有甚者,还要对着老师发的答案先批改孩子作业。好不容易双休了,亲子实践活动、书香家庭亲子阅读,陪上特长班,一丝一毫不敢放松。

也有例外,那就是被教育放弃或是放弃教育的人。他们空闲得无聊了。那是真无聊,于是手机、电脑、网吧成了须臾不离的伴侣。如果离了,就如同瘾君子,坐立不安、无焦可奈、灵魂无处安放,如行尸走肉一般。

以上的情景,没有夸张,一幅幅图景,一天天上演,也被专家及有识之土痛陈弊端,指责诟病。人人皆心有戚戚焉,相关部门政令也一个个出台,甚至不惜一刀切,矫枉过正。然却呈愈演愈烈之势。

请给我们一点空闲的时间做点无用的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不是专家,亦不是主管,更不能倡导一方改革。只能凭一已之区区小力,作几声呼吁,作几番挣扎。

呼吁一:“请给一点空闲或无聊的时光”。

白岩松在该书中谈到《东方时空》栏目创办二十年来成为中国具有影响力的专题节目的经验时说,创造力从哪儿来的?总结为从三个有“有闲”中来:(概括一下大约是下面的意思)一是人力资源有闲,构成竞争态势;二是钱有闲,管理者可以自由支配,用于激励;三是时间和智慧有闲,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开发新节目。可见有点儿空闲时间是很好很必要的。

但每天24小时,谁也不多一分钟,那么多事要做,时间从哪里来?那势必把做所谓有用的事的时间减少些,或者把所谓有用的事删除一些。这就得有一番冷静的思考或者理智的取舍。我记得《白说》中有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的不可替代性”,这句话我觉得有几分道理。这也可以作为我们做事取舍的一个价值标准。比如一些机器可以替代的事,比如专业人士做起来快,而你却要花相当功夫才能完成却不一定能完成得很漂亮的事,还比如反复训练只是为了强化提高那一分半厘的事;还有一些程式化的事,为了便于检查考核用于指标评价的直观呈现所做工作种种形式的事。所花时间不少,耗费物资更甚,收效甚微或者只是一次性用品。说到考核评价,这是当今时代泛滥成灾的“有力抓手”,指标泛滥,考核方式越来越“客观精确”。比方说对学生的评价:从前只是学科教学用分数考核,现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考查也用上了精微的分数考核,评价维度全面,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条目更是条分缕细,评价次数更是平常经常,也不知道参与评价的老师学生家长是否把评价条目读完全读明白了没有。反正从科学性来说,是有几分权威性的。这倒让我想起《小王子》里的一句看起来很平常却很耐人寻味的一个段子:“大人只对数字感兴趣“,那里面说,比如说到”一座房子”,你说房子跟前有一个大的玫瑰花园,那窗子上的雕花有多么古朴,大人们不会有兴趣,如果你说,那房子值“五千万美元”,他们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不知道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处于青春期飞速发展的人,是不是可以用数字呈现其状貌,或者数字呈现出来的一个人究竟能不能让人去感受他的灵性、素养、性情、气质等等。这个时代数字化已经无所不用企及。他已让所有的人一步步压缩、扁平,然后成一个概念,一个称号。接下来,人已没了生气,没了呼吸,没了滋味。因而乏味的生活、乏味的人生、乏味的人在忙忙中碌碌而成。

所以我呼吁,想明白些,通达些,放弃一些,甚至玩世不恭些,让我们留点儿空闲给自己,让我们从容呼吸一二次,能仰望天空发发呆,让我们偶尔也把灵魂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中浸泡一下,让她滋润些,活泼些,让我们话语也沾点仙气,锐气、灵气。

呼吁二:“让我们把空闲的时间拿来做点儿无用的事”。

《白说》中说:“中国人不做无用的事。”哪些有用?哪些无用?列举了很多。好像是针对大学生特别是针对要面临求职的大学生说的特别多。对于我们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生,中小学教师来说,最有用的事就是考试升学,升重点学校。所以一切与考试评价用关的事都是有用的,重要的事。比如,从前球类运动不考试,学生玩是无用的,现在列为考试科目了,体育教学、课间操、社团活动全是球了。不是出于爱好,是要考试,也比如散步,不是为了放松心情,愉悦性情,是为了减肥或者健身,因而走路的人都不是慢慢的,闲闲的,一个个疾走如飞,因为慢悠悠的不能消耗脂肪。道旁的景致,温馨的谈话都是不存在的,只有气喘吁吁。所以我也从不称之为散步,那叫走路。还比如诗歌,虽然诗歌是文学中顶顶重要的角色,然而考试是不能写诗的,所以教诗也便可以作为装点即可,学生是不练习的,偶有学生娃出于兴致写出,教师不禁止,也有好言相劝的,把精力用在文章写作上。总之,人的一切行动都成了有用的有目标的行动。

然《白说》中却说:“这个世界上昂贵的东西,往往是‘无用’的。”这有用多么坑人!他说到“无用”僧人与《富春山居图》,也讲到邓稼先父子和南开校长张伯苓的故事,当初做得都是看起来无用的事,然而却成就了非凡的成就和奇伟的人格。

让我们做点儿无用的事,比如让孩子在街口巷道上滚个铁环,比如让女孩儿编织一顶帽子,比如让成年人仰望星空,比如让音乐流淌,比如玩球,比如游戏,比如做点荒唐的涂鸦,比如说走就走的旅行。

《白说》说:“未来中国的创造力,一定是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发呆、开始思想、开始与众不同、开始另辟蹊径、开始被鼓励并乐于做无用的事情开始的。”

我想也说,让概念的人生少一些,让数字的生活远一些,让有目标的事减一些,让自主的时间多一些,让自主的权利多一些!让感性的事多一些,那样,创造力会来得快一点儿,人会有趣点儿,幸福指数会高一点儿!

(写于2016年12月21日晚)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给我们一点空闲的时间做点无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