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时贵书-宋元衰微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自立为帝,建立赵宋王朝。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混乱局面至此结束,国家复归统一。从公元960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读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这就是《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有了贴,便打破了现书必真迹的限制,同时打破了前人法度,专门注重意趣,强调主观表现,从而开辟了新的道路。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所以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然而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来越大,同是宗王从帖,宋人远逊唐人,所以一些评家以为帖学大行,书道就衰微了,这是宋代书法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其次,如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在这种风气笼罩之下,书法家能够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去继承,革新的就不太多了,这是宋代书法不十分景气的原因之二。


趋时贵书-宋元衰微_第1张图片
《淳化阁帖》  帖学大行,书道衰微

                                                                    

        总之,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然而,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之一的宋朝,书法还是有很大的可取之处,特别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的北宋书法家。从他们的生活年代来看,自真宗朝到徽宗朝,经历了北宋的大部份,从书体看,行草、楷书各体具备,四家既是同代人,又有先后,彼此相互影响,相互论评,各自都体现了“用意”的特色,发挥了各自的个性,体现了书法的意境、意趣。北宋影响较大的书法家还有蔡京、赵佶、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等。


趋时贵书-宋元衰微_第2张图片
宋  林逋  《自书诗卷》


           南宋的书法,行书成就比较高,赵构、张昂之、陆游、张孝祥、范成大、赵孟坚等,都是当时有影响的书法家。宋代书法尚“意”,是对唐人书法尚“法”一个创作理念上的更新。唐颜真卿和五代杨凝式的书法,之所以对宋人影响巨大,也正是二者书法于法度之外,更多得几分意趣。另外,大批文人、诗人、词人书法之特长,也正在于超脱理法,而倾慕趣味。宋代,之所以没有篆书、隶书和楷书大家,是时运使然,也与当时书家群体特征不无关系。可以说,中国书法到了宋朝,是一大转折,艺术性这一“因子”,由实用性与艺术性之合体中游离出来,宋人传世的大批墨迹如书札等,更多体现的是书法家有意识的个人性情。


趋时贵书-宋元衰微_第3张图片
宋  李建中《同年帖页》


         纵观宋代书法,尚意之风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宋书不是简单否定唐人,也不是简单地回归晋人。禅宗“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影响了宋人的书法观念,而诗人、词人的加入,又给书法注入了抒情意味,在强调意趣的前提下,宋代书法家注重自身的修养,胸次高,读书多,见识广。诗词、音乐方面的功力,也为前人所不及。


趋时贵书-宋元衰微_第4张图片
《道服赞卷》心即是佛”、“心即是法”

                                                                     

        书法在元朝没有什么大的进步,但是作为元代书坛盟主的赵孟頫影响深远,赵孟頫的书画兼善,书法则诸体皆工,尤以楷书和章草见长,代表作有《胆巴碑》、《七绝》《兰亭十三跋》等。鲜于枢擅草书,代表作有《书王安石诗卷》、《书醉时歌帖》等,邓文元以章草书见称。赵孟頫跨越宋代而直与唐人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汇合,号称楷书四大家。


趋时贵书-宋元衰微_第5张图片
元  赵孟頫 《兰亭十三跋》

                                                                             

下节预告:中华古玩文化12-宋元书法(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趋时贵书-宋元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