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清明节,我在上海

我想大多数人接触清明的第一句诗或许都是那句著名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明这个时节,或许淫雨霏霏,和它更般配吧。

可对于已经过了强说新愁的年纪的我来说,2017年的清明节,坐标上海,风和日丽,仿佛在说,这不应该是个悲伤的季节。

大好春光,大街上车水马龙,郊外花红柳绿,空气中的每个分子都在跳着欢快热闹的舞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对于连续上了六天班的,背井离乡的,都市打工者来说,这就是一个可以逛街,聚餐,睡懒觉,修养生息的,普通的小长假啊!

每逢这种小长假,我都是会选择出游的。多是近郊,因为不用请假,花上两天时间,自驾为宜,去到江浙沪皖的某个开发的没那么充分的小镇子小村子,过两天渔夫农妇的生活。

2017年清明假期的第一天,我来到了位于上海浦东的新场古镇。相比于西塘、乌镇,它真的是一个古镇,古字还得大写加粗。

走在一米多宽的老街上,两边是低矮的平房,很多还保持着木质构造。有的房子仍然保留着住家模样,有的则变成了小商铺,卖小吃的卖衣服的卖花的卖小玩意儿的,还有小时候见过的那种很古老的理发店,可以敷脸刮胡子的。

没有拥挤,没有喧嚣,甚至你都看不到车辆,除了偶尔送快递的师傅骑着电动车缓缓而过。

阳光刚刚好,拍起照来动作即使扭捏也不会显得做作,在这里,眉头必然舒展,笑声可以放肆。

午饭当然要吃当地特色了,而且首选时令菜。荠菜、蚕豆、油爆河虾、白切鸡、石锅菜饭,菜码简单,味道却不简单。一如简单的生活,要想过得有滋有味,还得花点打理的小心思。

我记得清明节放假是从我上大学的时候开始的。在那之前,对清明的印象就是家族里盛大的祭祀活动。

老家的风俗,清明节的祭祀活动要在清明节这天的前一个星期完成。考虑到上班的上学的,所以多选择那天之前的最近一个周末。

在我们这个大家族里,每年会按照族谱辈份从大到小轮流担当今年祭祀活动的组织者。组织者需要处理的问题很多,用我们今天所用的项目管理来解决都不为过。

无论是祭祀所需的烟花爆竹纸钱,还是所有人的吃饭住宿解决,以及祭祀活动的流程安排,都是这个组织者及他所在的家庭来负责的,真真是一个费钱费时又费力的大工程。

我记得我上高二的那年清明节,是大舅负责组织当年的活动。在这个大人或忙碌或悲伤的日子里,我们小孩子有的只是节日的开心。

家族里的大人们难得聚在一起,叙旧都来不及,对小孩子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因为那个时候的乡下还是实行的土葬,所以如果你胆子够大,你可以跟着大人们一起去扫墓放炮,名正言顺的,漫山遍野的踏青。

年龄相仿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虽然两天之后,你们就可能分离,接下来的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她们都见不到彼此。但是那个年纪,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端着”,什么叫“装”,有啥说啥的性子都留在了那个年纪。

2017年的清明节,我在上海,胡思乱想。突然想以后的每年清明节,我都要回老家待着,回到那个我长大的地方,那里有河虾河蟹,也有油菜花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年的清明节,我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