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想家》:从梦想家到探险家,差的何止是行动?

电影《白日梦想家》,我一边看剧情,一边看弹幕,有一种快要笑喷的感觉。

有人说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风光片,一个多小时的电影里,描述了格陵兰、冰岛还有阿富汗这些一般我们没机会去的国家的风景。

也有一人说它炫耀的是美国护照,男主角拿着护照,说走就走,虽然一路狼狈不堪,却随时都能在路上,羡煞旁人。

一个在杂志社里普通的胶片洗印经理,毫不起眼的工作和生活,名不见经传的人生,是如何一步步成就开挂的人生呢?


《白日梦想家》:从梦想家到探险家,差的何止是行动?_第1张图片

1、

电影开头三分钟,一句对白都没有,描绘的是主角沃特如水般平淡的生活:

账单上琐碎地记录着日常的开销,不惑之年仍在网上寻找伴侣,

喜欢自己的同事谢莉尔,却连在网上点个赞的勇气都没有,畏畏缩缩,谨小慎微地过着自己平淡无奇的人生。


《白日梦想家》:从梦想家到探险家,差的何止是行动?_第2张图片

但其实,沃特有自己的人生期许。他会幻想,

幻想自己变得强大,变得勇敢,变得有趣。但只要回到现实,一切如旧。

生活如一滩死水,没有任何涟漪。

直到沃特与妈妈见面,交代他以前的生活才发现,他也有自己的人生梦想:

曾经想去欧洲旅行,还留有爸爸送他的旅行笔记本。拿过小镇的滑板冠军,上过小镇的报纸,是爸爸眼中的骄傲。

只可惜爸爸在他17岁时过世,之后他要在肯德基和棒约翰工作。

沃特的生活是如何逐渐变得沉闷,我们不得而知。

但在电影的最初,我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完全不一致的人设:

他幻想着一个充满奇遇,勇敢的,富有激情的自己。过着的却是沉闷的,无聊的,平淡无奇的生活。

这中间的鸿沟如何填补?唯有白日梦。

2、

人生往往就是这样,以为可以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安全度日,一年又一年。却冷不丁地被生活抛离轨迹,走上了完全想象不到的旅程。

说的是42岁沃特的人生。

杂志社面临转型,最后一期杂志封面的照片已经选定,照片提供者尚恩写信给杂志社的主管说,25号底片在沃特这里。

但他却偏偏找不到。

虽然沃特收到了尚恩写信寄来的底片还有给自己的礼物,但就是不知道25号底片到底在哪里。这让沃特十分焦急。

用尽全力翻找25号底片。但没有结果。

毫无头绪中,唯一的好处是:沃特终于找到机会与心仪的同事谢莉尔建立联系,因为她有机会与尚恩联系上。

在一来二往中,他得到的最大线索是,尚恩可能在格陵兰,没错,靠近北极的那个格陵兰岛。


《白日梦想家》:从梦想家到探险家,差的何止是行动?_第3张图片

于是,那个以前只敢做白日梦的沃特,就这样踏上了格陵兰的土地。开始了一系列冒险的旅程:

搭上醉酒司机的直升机来到海上,掉入海中与鲨鱼搏斗,被船员救上岸前往冰岛,骑上滑板驰骋公路,遭遇火山喷发,与时间赛跑。

他在几天内将以前只敢想不敢过的人生过了个遍,幸运地劫后余生,但仍然与尚恩擦肩而过。

他付出了行动,但这显然不够?还差点什么呢?

沃特站在冰岛的“棒约翰”餐厅,看到这个与自己爸爸同名的、曾经工作过的连锁餐厅,无法打消心中的挫败感:

照片截止的日期快到了,旅费用光了,尚恩仍然没有找到。

在冰岛一望无际的美景下,他无比想念自己的父亲。

3、

被迫回到美国,沃特无法拿出25号底片,难逃被杂志社炒鱿鱼的命运。

一气之下,他将尚恩送给他的皮夹子扔进了垃圾桶。

不过,沃特却在无意中发现,尚恩曾经造访他家,与他妈妈交谈,还拍下了他妈妈的钢琴。

可以用: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句话来形容这个场景么?

沃特埋怨妈妈不透露尚恩曾经造访的消息,而他妈妈却说,我曾经跟你提过,你没有在意而已。

接下里的剧情,谁都猜的到。

沃特根据妈妈提供的线索,发现尚恩去的是阿富汗,于是他又踏上了阿富汗的土地。爬上了喜马拉雅山。

在喜马拉雅某个山峰之巅,他与尚恩不期而遇,这是我整部片子里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白日梦想家》:从梦想家到探险家,差的何止是行动?_第4张图片

两个男人,16年来在工作中合作无间,却素未谋面,在海拔几千米的山峰上能撞出什么火花?

一个男人关心的是喜马拉雅山上的雪豹,期待能抓拍到它美丽的身影,

另一个男人关心的则是25号底片,那个关系到他饭碗的封面照片。

整个对话没有一丝火药味,甚至没有什么剧烈地碰撞,却十分精彩:

尚恩:底片我早就送给你了,它就躺在我送你的皮夹里面。我不是叫你往里看吗?纸条上写了。

沃特:你说往里看,我以为你是说往包装纸里面看。

沃特懵了,原来尚恩一早就把底片给他了,也暗示过他让他“往里看”,但他却没有领悟。

而最关键的是,他一早就把皮夹扔到垃圾桶了。底片可能因此丢失。

是的,他行动了,但是方向不对。

那个他跑遍格陵兰、冰岛和阿富汗,想要寻觅踪迹的底片,其实一直在它身上。

生活的意义是“”往里找”,而沃特却一直在“向外寻”。方向错了,当然找不到他要的。


《白日梦想家》:从梦想家到探险家,差的何止是行动?_第5张图片

4、

故事的尾声,以为底片再有找不回来的沃特,发现皮夹被妈妈从垃圾箱里捡回。

于是他将底片拿出,交给了杂志社。

沃特心安理得地拿到了遣散费,离开杂志社,他再度与谢莉尔重逢,约定与她一起观看妹妹演出的戏剧。

直到他们走到报刊亭前,才发现最后一期杂志已经出刊。而杂志的封面让他们出乎意料。


《白日梦想家》:从梦想家到探险家,差的何止是行动?_第6张图片

杂志的封面写着:谨以此刊献给造就本杂志的人,

而封面的大幅照片就是沃特。

原来尚恩指定的杂志最后一期封面的照片就是沃特本人,

这个平凡无奇,但却用16年行动打造杂志,不顾一切体验生活的人。

我想,电影其实一直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

生活到底是什么?

而《生活》杂志的座右铭给出了最好的解释: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开拓视野 冲破艰险

看见世界 身临其境

贴近彼此 这就是生活的目的


《白日梦想家》:从梦想家到探险家,差的何止是行动?_第7张图片

唯有不畏险阻地看过世界,不怕艰难地冲破障碍,不顾一切地感受生活的爱与美,才算是真正活过。

沃特找了一圈,终于找到答案,而答案不在外面,就在他的心里。

他貌似找到的是底片,其实找到的是自己真正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日梦想家》:从梦想家到探险家,差的何止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