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了十多篇军人题材的文章,确切地说文章大多是在抒发自己对军人的那种情怀。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自己究竟真的了解军人吗?了解他们是怎样的人吗?
周末在厂里值班时,打开手机再次听了《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献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本想下载这首歌,可是搜索不到,误打误撞搜索到了英雄的故事。于是听了将近两个小时的英雄事迹。
2
敌后武工队李向阳,是一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
电视中的李向阳确有其人,原名郭兴河南人。十几岁时,日本鬼子到处烧杀抢掠,他和家人到处东躲西藏。他仇恨日本人,想当兵打鬼子,给乡亲们报酬。
郭司令十五岁就参军了,先到公安部,因为他上过四年学,当了一个小队长,发发报纸,念念报纸,跑跑腿,同时带了几十个动员兵,没成想把他们带的生龙活虎。
后来山西总部的皮定均皮司令路过时,发现了他机灵聪明,就把他带到自己身边。
有一次皮老总问他愿不愿意到敌后工作。他说:“敌后是哪里呀?”敌后就是我们的身后。他又问:“有没有枪啊?”皮司说:“没有,没有枪没有炮敌人为我们造。”
皮老总还给他抽调了一个班长,两名战士,配了两支步枪,八颗子弹,再加上他在公安部时的一把短枪。
临走前皮老总给他下了三条任务:一年时间,队伍要发展到七八十人,要缴获一百支步枪,要消灭一百零五个敌人,包括五名日本兵。
于是一个十六岁的娃娃兵就带领几个人员开始了敌后战斗。
当然第一次还是有些害怕的,但是郭队长胆大心细,和三个日伪军短兵相接,缴获了三把枪,还有一百多发子弹。
有了这次经验,他就带着自己的队员,开展群众工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一次次大大小小的胜仗,把鬼子打傻了。
八个月过去了,从起初的三个人发展到后来的60多人,缴获了一百多支步枪,战果辉煌,消灭了不少伪军,可就是没有实现打日本鬼子的任务。
郭司令就向太行军区会日语的老师学习,不到两个月就掌握了日语歌,口令,还有简单的日语对话。
随后带着他的队伍去日军的基地,他们穿着日军衣服,声动击西,打的日军和日伪军搞不清状况,不知道哪里来的游击队,打的他们胆战心惊。
战争是残酷的,英雄的家人也无法幸免,抗日战争中他的父亲成了残疾,妻子被敌人杀害,母亲和小弟弟被敌人关了整整四年,抗战胜利后才被放出来。
他说自己能活下来都是豫北平原的老百姓救了他。
有一次敌人发现了他,他跑到一户人家,刚好被妇女主任李秀英救了。
看见日本鬼子来了,李秀英挥起一拳,将自己家的儿媳妇鼻子打了,当时儿媳妇鼻子流了很多血,李将血抹了她媳妇一脸,敌人问有没有看到一个八路军,她媳妇说没看到,只是一个劲的哭。
李告诉敌人,媳妇得的是伤寒病。日本鬼子一听立马走了,他们怕被传染。
更让他终生难忘的是,马大嫂用她自己的孩子换回了他的孩子,当时他的老婆被敌人杀害了,队员将他的三个月大的女儿托付给马大姐,说这是郭队长的女儿。
敌人寻来时,马大姐指着自己的孩子说是郭的孩子,他们残忍的杀害了马大姐的儿子,马大姐保全了英雄的孩子。
郭司令成为大名鼎鼎的武工队队长,获得了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还有一级战斗勋章等等。
3
英雄的故事听完了,我却陷入了沉思,革命老一辈给后人留下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怕苦,不怕艰难,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在战斗中总结经验,不断的提高自己,还有就是令人感动的军民鱼水情。
一代一代的军人接过老一辈革命家的旗帜,继承了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他们驻守在祖国的边防哨所,他们把青春奉献给了部队,舍弃了小家保全了大家。
周日工作做好后回到家,刚好看到电视上在播放军事节目——国际大比武,没记得具体内容,只记得记者问一名参加比武的战士:“你这么瘦,能吃的消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那名战士回答:“我扛得住。为了达到比武要求,每天高强度的训练,体重从原来的118斤瘦到106斤……”
不抛弃,不放弃,就是现代军人的精神,有人总结他们的军营生活——永远年轻,永远热情,永远热泪盈眶!
我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军人就是不抛弃,不放弃,永远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