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

苏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信步游走于古城,你会发现她也有别样的风情——曲调中缓缓流转出的,是那些才子佳人恰逢乱世飘零的民国桥段。它们或萦绕在擎顶的艾欧尼高柱间,或无声地隐于古朴的青砖灰墙内。苏州的民国建筑无言地见证了这种城市百年的沉浮兴衰。

萃英中学

现址:苏州五中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1张图片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2张图片

东起义慈巷,西接枫桥路,南临三乐湾,北靠上塘街。1892年,美国传教士海依士博士来苏州开办了“萃英书院”,后经多次迁徙,于1911年改名萃英中学。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3张图片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4张图片

如今是苏州五中,隐在一个小巷子里。校内植物深深,古建林立,欧式和中式的都有。那些红色的小亭子里都是书,可以借阅。这里有鼎鼎大名的潮州会馆,还有古籍室。好羡慕在那里上学的孩纸啊!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5张图片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6张图片

附近景点:山塘街

老洋关

现址:觅渡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7张图片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8张图片

苏州历史上第一个海关,关税务司署旧址,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成立,即原英法驻苏领事馆。在夏日的蓝天映衬下,古运河边的这几幢红色小洋楼看上去分外迷人。虽然正式的名称是有些拗口的“苏州关税务司署”,但老苏州习惯把它叫做“洋关”。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9张图片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10张图片

现存三栋西式别墅式建筑,建筑南向,均为红瓦尖顶,红砖外墙。占地24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74平方米,东为二层楼,平面近凹字形,西为三层,中为平房。建筑内设壁炉,屋顶烟囱高耸,东西两楼南北立面变化丰富,为较有代表性的英国风格的近代建筑。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11张图片

附近景点:桂花公园、苏纶里、苏州第一丝厂

圣约翰堂

现址:十梓街18号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12张图片

1882年蓝柏等在天赐庄建礼拜堂,1915年改名圣约翰堂,由美国人约翰·M·慕尔博士设计。砖木结构的三层哥特式宗教建筑,尖顶、立柱、拱形门窗,外立面全部为青水砖砌成。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13张图片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14张图片

附近景点:博习医院旧址、苏州大学

丽夕阁

现址:南园宾馆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15张图片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16张图片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17张图片

丽夕阁的门牌是蔡贞坊七号。正门朝南,一泓碧水萦回,右侧是一丛假山,正面也是一丛假山。门庭前石牌标记:蒋纬国故居。蒋公馆是一幢典型的豪华花园洋房。主楼为一幢三层三开间的青砖楼房,正面望去,楼房被数根粗大的花岗岩廊柱擎起,相当气派。

附近景点:“五七一工程”遗址、网师园、叶圣陶故居(现苏州杂志社)

民国风情特色街

现址:西中市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18张图片
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_第19张图片

西中市,长约453米,宽约14米,今天看来,有点破旧,有点杂乱,但也透出一种原生态的市井风情来。西中市沿街民居鳞次栉比,老店门面众多,由于清代、民国时期是古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相当部分沿街民居至今保留着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

附近景点:阊门古城墙、雷允上药店老址、苏州府电报局遗址

你可能感兴趣的:(姑苏城里的民国记忆)